<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下载bst365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bet体育赌博

        2021年第1期
        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 > 《天府广记》杂志 > 2021年第1期 > 详情
        街巷 | 一路繁华 从提督街到棉花街
        发布日期:2021-03-10 11:22:54 来源:成都市下载bst365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bet体育赌博

        从提督街、总府街到棉花街口,以及以春熙路为中心的东大街、华兴街这一带,构成老成都最繁华的地段。20世纪70年代,这一段大街青色瓦房,店铺密集,凡此种种繁华印象,至今仍深深烙在老成都心里。

        下载bst365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bet体育赌博

        从提督街到棉花街那一路的热闹,四十余年过去,仍然令人回味。

        提督街上 百业昌盛

        从提督街到老文化宫、太平街(现太升路)这一段,以前是直接总府街、春熙路的一条大街,十分闹热。1976年前,从提督街到总府街,基本上保持着民国以来的样子:穿斗结构的瓦房,马路比两车道稍宽,店铺鳞次栉比。过了提督东街就是总府街,因为紧邻春熙路,多了一些西式建筑,但楼也不高。要知道,20世纪50年代草市街建成都旅馆,仅四层楼,在成都还是大新闻,惹得一些人大老远跑去看稀奇。成都旅馆后来一度成为成都的地标。

        提督街和提督东街汇聚了餐饮、娱乐、商业、文化艺术——街上有一座影剧院,以前叫国民电影院,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胜利电影院。以后成为成都军区影剧院,当年成都人称为军影。这附近有一个公园,原名中山公园,后为劳动人民文化宫;有一所提督东街小学;还有两个浴室——紧挨顺城街口的善华浴室和太平街口的工人浴室,善华规模小些,仅有大池;另有两家清真牛肉馆和经营山东菜的齐鲁食堂,以及嘉禾、民众等大小不等的餐馆面馆。大可楼等糖果糕点铺、酱园坊口同嗜、中药店萧集翰与西药店、茶叶店、烟铺子、三江鞋店及如如照相馆、文具店、书店、红星美术社、刊刻社、裱褙铺、百货店、寄卖行(僖联春)等店铺,更是一家连着一家,百业昌盛。

        影院茶馆 热闹非凡

        提督街的军影曾上演过京戏《十五贯》、川剧《白蛇传》等,播映过《白毛女》《智取华山》等国产电影片和苏联及东欧国家的《钦差大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华沙一条街》等影片。中央乐团和上海张慧生魔术团等也在这里演出过。戏剧、电影开演前,剧场门口和街对面都挤满了人。有忙着进场的,有在场外看海报、看闹热的。有时,门前还能遇见素颜的川剧演员,观众兴致就更高了,跟着撵几步,给同伴指一指说,快看!谁!谁!当然,没有求签名、请合影的举动。有段时间,军影对门的刊刻店外悬挂一个宽约40厘米、高约50厘米的牌子,上刻“门人罗祥止治印”。大字左侧空白处又刻上一段奖掖的小字,署名白石老人。齐白石的徒弟!了得!所以呢,门外常围着一些人看罗祥止刻章。

        晚上,店铺、餐馆灯火通明,宵夜的购物的都聚集在这里,几乎把街都挤断了。提督街口斜对军影,并排有两家前店后坊的炒花生米店,皇后花仁和苏打花仁,甜咸两种。甜为红衣,咸为本色,没有一颗脱了衣子,两分钱一袋,香脆可口。买袋花生边吃边看闹热,多惬意啊!

        朝前走,以文化宫为中心,对门的沟头巷口有家可容一两百人的大茶铺,茶铺内是喝茶听评书、听唱金钱板的。有一些大人小孩围在边上站着听“战(站)国”。门口一堆人围着看“小神仙”算命,闹闹哄哄。茶客们各说各话,“瓜子香烟花生米”的叫卖声,叶子烟、纸烟的烟雾,构成茶铺的特殊氛围。茶铺右侧有家卖“鲜羹汤”的小铺子,生意十分红火。这鲜羹汤,汤鲜稠,味别致,分酥肉和烧牛肉两种,8分钱一碗。巷口右侧一家甜食店卖的红苕,在成都只此一家,大铁锅上堆着一座小山样的去皮红心红苕,个头匀称,用特制的冰糖和油料加工后,在电灯光下发出诱人的红亮色,售价不便宜。

        巷口左侧有一家新宫毛肚店,一个小砂炉,火上架一小铜锅,锅内是豆瓣、辣椒及高汤熬制的卤水,毛肚、血旺、肉片、白菜等装盘。较之今天的火锅,“新宫”火锅就显得简单而寒碜了。不过,成都的火锅史,1949年后这一段大概还得从它说起吧。生意最火的是那几家红锅馆子和牛肉馆,入夜后热闹非凡。堂倌口齿利落,添汤、报菜、传菜,一路吆喝,把店堂氛围营造得生气勃勃。顾客食罢,他只看桌面盘、盆、碗、盏,一边报价一边叠加,算得既快且准。

        总府街上 帽店云集

        文化宫的热闹是在白天,星期天人气更旺。内有图书馆、茶园、乒乓球桌、台球室、篮球场及健身运动器材等,荷池亭阁是人们憩息的好处所。后来里面又建了电影院,着名曲艺艺术家曾秉坤、李月秋、戴子斋、盖兰芳等人都在这里献过艺。名家演出时,那个闹热场面真没得说。

        提督东街小学原来是三义庙。学校门前的大裱褙铺,裱褙的多是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等大师的作品。

        从提督东街横过暑袜街,就是总府街。总府街右侧除了一家皮裘店,多是经营高档细呢帽和裘皮帽的店铺,如不二云、裕丰祥等。横过北新街就是新上海食品公司,一个很华丽的大店铺,糖果糕点品类繁多,壁架上还陈列着燕京啤酒、崂山矿泉水等。成都人普遍喝啤酒、饮矿泉水,大概是此后二三十年的事,由此足见该店的“奢华”和超前。

        高手对弈 棋迷醉心

        再朝前走,春熙北段口是五月文化社和一个门面不大的杂志店,卖各种报纸和《星星诗刊》《新观察》《美术》等期刊。进店不买,也可随意翻看。

        五月文化社是一个大茶园,成都“棋园”的前身。登楼一个大厅,粉白墙壁,玻窗明亮。墙壁上挂着字画,桌椅很新。与皮房街的晓园茶铺、东华门的远大茶铺相比,这里就是新式的了。上世纪50年代盛行中国象棋,成都有号称“蜀中三剑客”的刘剑青、陈新全、陈德元等。当时全国象棋冠军、广东杨官麟和上海的少年冠军胡荣华及各地高手,都来成都比赛、交流过。每逢重大赛事,就是成都棋迷的节日。周六、周日晚上,五月社内灯火明亮。大厅的一壁挂一大棋盘,棋盘下左右各站一人,手执一有叉的长杆。棋手在下面对弈,每走一步就有解说,某进几,某平几……棋盘下站立者就随声挂上相应的大棋子。棋局结束,大家对残局的摆谈和研讨还要持续一阵子。

        商业场两边是餐饮集中地,有竟成园、朵颐、回香等,还有咖啡馆。华兴街有悦来剧场,春熙路有三益公剧场、耀华西餐厅、龙抄手……

        1958年春节,年货丰富,鲜肉、腊肉、腊鸡、干杂及各种副食品、百货用品摆满了商场、商店。商业场边的昌福馆辟成了名小吃一条街,市民戏称为“好吃街”,这是今天成都餐饮一条街、步行街的鼻祖。金玉轩醪糟、洞子口张老五凉粉、赖汤圆、珍珠元子、铜井巷素面、钟水饺、龙抄手、三义园牛肉焦饼……都包罗其中。大年初一开街,人们穿着新衣赶来,这条崭新的街上熙熙攘攘,店内顾客盈门,好些人禁不住吃起“过街店”来(沿途吃起走,出了这家店又进那家店)。

        吃蛋烘糕 看戏观影

        总府街朝前走,横过打金街,就是棉花街。两条街交界处是智育电影院,再往前走是群众京剧团。智育电影院门前有一大塑像,是那时少见的西方美人塑像。晚上和周日,电影院前特别热闹,新片上映更是热闹空前。老成都还记得当年上映《天仙配》《夜半歌声》的盛况吧?观众摩肩接踵,电影开映,场外还有不少人在钓票。一份拷贝,轮流送各影院。有时银幕一黑,观众就喧哗起来,赓即场内大亮,屏幕上打出一幅漫画,大书“送片未到”,画上是一个衣架上捆着拷贝、蹬自行车狂奔的送片员。正看得起劲的观众只有叹息。一般情况下,几分钟内就继续放映。

        智育电影院正对棉花街口,有一家专营蛋烘糕的小店。十来个平方米,门前地上竖一牌子,贴一张五彩画纸,竖写:甜蜜味蛋烘糕。左下落:华西坝迁此。店正中横一长桌,桌左右各置一小砂炉,上搁黄铜小坦锅。一对中年夫妻分站左右,系无袖阴丹蓝长围腰。二人面白净,衣着干净。男店主脚穿自贡呢朝元鞋,让人一看就觉得,嗯,是像华西坝来的。蛋烘糕摊开后,先用一小勺雪白的猪油打底,再顺次根据顾客需要,舀上八宝或蟹黄的馅,甜味的还要加上白糖。然后用夹子一对卷,饱满的蛋烘糕放在瓷盘内端上桌。桌上摆一棕围桶包起的茶壶,内装热而清香的红白茶。这蛋烘糕8分钱一个,当时盐市口谭豆花的一碗面也就8分钱。

        顺着甜蜜味往前走,又是一个大茶园,茶园边有好几家香油芝麻酱店。门口一大石磨,一口大铁锅,一个捣香油的瓜形长棒。石磨由四个盲人推着转。街对面,顺着智育电影院朝前走就是群众京剧团。剧场简陋,比不上西御街的成都市京剧团(前身是新声京剧团),但是有筱虎辰、刘荣升、赵健贞等名角。筱虎辰的《十八罗汉斗悟空》《哪吒闹海》,刘荣升的《济公传》,赵健贞的《杨排风》,都很叫座。

        从提督街到棉花街,凡此种种繁华印象,至今仍深深烙在老成都心里,四十余年过去了,那种时髦与超前,回味起来依然令人神往。(文 黄福康 | 图 崔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