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贯彻致公党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政治交接主题教育的指示精神和致公党四川省委会、成都市委会有关工作部署,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建设在党派工作中的引领作用,7月12日,致公党成都理工大学支部联合部分高校支部开展“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政治交接主题教育暨联合组织生活会,并集体参观了四川省高校廉洁文化教育基地“育廉馆”。
致公党成都市委会主委梁伟应邀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会前,中共成都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黄涛会见了梁伟主委,并与党员代表合影留念。中共成都理工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谢琨应邀到会并讲话。致公党成都市委会组织处处长詹晓黎、成都理工大学统战部统战科科长许丽应邀到会。会议由致公党成都理工大学支部主委李珊主持。来自致公党四川大学总支、西南交通大学支部、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支部、西华大学支部、四川师范大学支部、成都理工大学支部以及市委会海外联络、文体医卫专委会的党员代表20余人参加。
活动伊始,与会党员集体参观了坐落于成都理工大学校内的四川省高校廉洁文化教育基地“育廉馆”。“育廉馆”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廉洁文化、党史教育、党风廉政教育于一体,是目前国内高校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廉洁文化主题展馆。参观学习过程中,党员们纷纷表示,身为高校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深化廉洁教育,从自身做起,切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为积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成都理工大学支部副主委胡君平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精神、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精神和梁伟主委在市委会“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政治交接主题教育动员会上的讲话精神。成都理工大学支部委员侯淇哲通报了理工大学支部2022年上半年工作情况。
会上还播放并集体学习了由致公党省委会制作的“党史微课”内容。今年以来,理工支部结合党史微课学习,制定了“书香成理、攀登共读”系列活动方案,定期开展线上线下“攀登阅读”活动;支部荣获市委会“组织建设标杆支部”称号,充分利用党员专业优势,在参政议政实践中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参政议政能力,形成了参政议政“四个一”工作机制,即每年至少开展1次集体学习和调研考察活动,完成1个集体调研课题,离退休党员每人提供1条建言献策线索,在职骨干党员每人撰写1条社情民意或提案建议;为落实市委会“3+6+6+6”工作总体思路,支部还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和海外联谊活动,定期参与组织“国际友人中国文化感知行”,为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传递中国好声音,讲述四川好故事,积极贡献致公力量。
在交流发言阶段,各高校支部党员代表踊跃发言,就如何增强支部凝聚力、激发支部活力、提升履职能力进行了经验交流,并就加强高校支部间合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川大望江支部主委、市委会科技教育专委会主任吴良倡议,成都高校合作共建专家通资源平台,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致公智慧;川大总支副主委、市委会海外联络专委会执行主任雷莉分享了中华优秀文化对外传播经验,以及“川越大洋、致联五洲”活动规划;西南交通大学支部主委江欣国分享了取得高质量建言献策成果的成功经验;西华大学支部主委赖朋介绍了西华大学应急管理学院的有关情况,并就加强与本校应急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交流合作提出建议;西南民族大学支部副主委曾庆芬分享了“石榴籽”社会服务创新品牌的建设情况;四川师范大学支部主委李婕、成都中医药大学支部委员孙鸿辉分别介绍了本校特色工作成果和支部建设情况,倡议支部间多开展联合组织生活会,促进相互学习,提升参政议政能力。成都理工大学支部李珊、王竹敏分享了增强组织凝聚力的切身经验,强调了支部“传帮带”精神、组织关怀、责任担当、以及“四个一”工作机制所起的关键作用。
谢琨部长在致辞中热烈欢迎梁伟主委及致公党各高校支部的党员来成都理工大学参观学习、传经送宝。他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成都理工大学发展建设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谢琨表示,此次致公党各支部间的联合组织生活会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既有助于加强各支部与致公党市委会的联系与沟通,也有利于切实有效推进各支部间的精诚团结、密切合作,以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从而促进党派工作和高校统一战线工作有效开展、再创佳绩。
梁伟在讲话中指出,一是要高度重视并有效助推校地合作。要把开展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行动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和实际行动。致公党各高校支部要善于搭建桥梁,主动协调、积极推动学校与致公党市委会、市工商联签订三方合作协议,促进校地合作,助力大学生就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缓解企业求才难、创新难的困局。
二是要扎实开展好政治交接主题教育。要深入学习领会“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政治交接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要抓好“学习提能力”“剖析找问题”“整改抓落实”“转化见成效”四个环节,在教育中让问题得到整改、能力得到提升,成效得到显现;要加强组织引导,督促学习推进,努力做到“有方案、留痕迹、有信息、树典型”。市委会将择时对各基层支部开展主题教育的情况进行专项督促检查,一查学了哪些内容,有什么台账、记录和宣传稿件;二查找了哪些问题,列了哪些清单;三查整改的情况怎么样,研究制定了哪些措施,建立了哪些新的机制;四查实现了哪些转化,在哪些方面取得新的成效。
三是要努力开创支部工作新局面。要让各位党员履好职、尽好责、发挥好作用,重点应当在参政议政、社会服务、侨海联络等方面发力。参政议政方面,要创新思维和方法,切实加强党员的使命感、责任感与成就感,解决党员愿写、会写和能写的问题,实现“愿写”全员化、“会写”专业化、“能写”精品化,在参政议政上实现数量、质量取得双提升。社会服务方面,要围绕市委会提出的加强社会服务“1+6+N致善天府”品牌建设,聚焦“情暖夕阳”“向阳花开”“助残圆梦”“乡村振兴”“石榴籽”“苏心应急”等6项工程,努力实现社会服务品牌化、联动化。侨海联络方面,要围绕市委会提出的加强海外联络“1+4+N致联五洲”品牌建设,聚焦“文化交流”“经贸合作”“引资引智”“海归服务”等4个行动,努力实现侨海联络广泛化、深入化和实效化。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要努力做到规范化、系统化,着力打造学习型、规范型、创新型、服务型、团结型、廉洁型“六型”支部。各基层组织要结合自身实际,在这六个方面研究制定相应的标准和举措并认真抓好落实。只有这样,我们的基层支部才更具凝聚力、战斗力、感召力和实践力,才能在自身建设方面真正迈上一个新台阶。
四是要努力让支部运转有序、有声有色。首先,支部工作例会要“开”起来;其次,学习交流培训要“动”起来;第三,组织生活要“过”起来;第四,支部之间要“联”起来。只有这样,我们的党派基层组织才能“活”起来,否则就会死气沉沉。为此,市委会倡导全市各基层组织重点抓好“八个一”工作量化指标:基层支部应落实好每月一次支委碰头会;每两月召开一次学习培训和交流分享会;每季度一次参政议政、社会服务或海外联络主题活动;每半年一次结对子支部联合组织生活会;在职党员每年完成一篇提案建议或社情民意;支部每年提交一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支部每年有一项创新亮点工作;支部至少对标一个标杆支部。各基层支部党员要努力践行为国履职、为民尽责、为党分忧的新时代使命,找准“时”,利好“势”,以实际行动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迎接中共二十大和致公党十六大的胜利召开积极贡献成都致公智慧和力量。(致公党成都市委供稿,图 成都理工大学支部 | 文 胡君平、李珊、侯淇哲、覃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