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下简称“国保”)正式公布。总计762处新“国保”中,四川有32处文物保护单位入选,其中包括成都大邑高山古城遗址和新繁龙藏寺。至此,四川拥有的“国保”数量达到了262处,在全国名列前茅。
古建筑,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最精彩、最直观的传承载体。古建筑的大量入选,折射出当下对古建保护力度的加大,也令川内尚未消失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部分元明清建筑重回公众视线。新都区新繁西郊的龙藏寺,以其大雄殿中保存较为完整的明代彩绘、壁画以及灰塑而令人惊叹。此次入选国保以后,剥落的壁画以及文物本体都将迎来全面修复。
福宝古镇则是四川“乡镇民居的活化石”,那些古老的建筑,历经数百年的沧桑,不仅是四川古镇建筑的典范,至今都完整地保留了旧时的格局,这不得不让人叹服人类创造力的无尽与中华文明传承的坚韧。资中重龙山石窟是天王造像最多的地方,再现了晚唐风云的历史画卷,无论是恐怖的地狱十王,抑或是玄妙的不空羂索观音,无不飘荡着唐人的哀伤。
4000多年前的高山古城藏着古蜀文明之源的秘密,而多处只有几十年历史的重要史迹和革命文物能够晋级“国保”,更镌刻着民族前行足迹的重大意义。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文物往往年代久远。此次入选“国保”,有5处却只有几十年历史。它们身上的各种“中国第一”的称号,构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国人奋斗史:乐山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有中国首座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泸县的奇峰渡槽,是我国“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建设时期的直接见证;大英县的蓬基井是当年中国努力摘掉贫油国帽子的重要历史见证……
作为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革命文物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本批入选“国保”的一大特点就是革命文物占比大幅提升,全国多达138处。
如今,32处新晋“国保”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不是说多了许多“网红打卡地”,而是意味着保护力度的再度加强。保护这些文物,也将留住它们的恒久魅力。(吴晓铃 |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