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2020年第11期
        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 > 《天府广记》杂志 > 2020年第11期 > 详情
        寻秘 | 西蜀黄筌与他开创的工笔画派
        发布日期:2021-01-14 10:01:57 来源:成都市下载bst365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bet体育赌博

        苹婆山鸟图 北宋 簧筌

        成都北门磨盘山南麓,有一处鲜为人知的“和陵”,后蜀开国皇帝孟知祥便葬于此。墓穴如今空无一物,但打磨精细的青石,四周石刻的力士和龙凤浮雕,依稀能想象墓主人生前的华贵。陵墓内侧两壁,还残存着一些男女宫人彩绘像,虽然面目已经模糊,但仍可让人感受到那个时期勃发的艺术生命力,令人遥想前后蜀宫廷画师黄筌开创的“西蜀画院”之斑斓画笔。

        黄筌,字要叔,今四川成都人。在五代时期的大动乱中,四川难得维持了和平富庶的生活,中原地区的绘画高手纷纷入蜀游历或避乱,十三岁就开始学画的黄筌也因此得到许多名师指点。“刁处士入蜀,授而教之竹石花雀。又学孙位画龙水、松石、墨竹,敩李升画山水、竹树,皆曲尽其妙。”传说他还曾向滕昌佑学蝉蝶,向薛稷习画鹤,其本身天资过人,又博采众长,很快成为绘画艺术上难得的天才和全才。黄筌十七岁时就随老师刁光胤同仕前蜀王衍,十九岁即被赐朱衣银鱼,兼都麹院(掌造曲,以供内酒库酿酒贸易)。

        历仕前蜀、后蜀的黄筌,任宫廷画师四十余年,官至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入宋,任太子左赞善大夫,但旋即去世。黄筌被誉为“中国工笔画派鼻祖”,既擅长画卷轴画,也精于壁画;花鸟画出类拔萃,山水、人物画也超越同辈;既能工笔重彩,也长于水墨写意。这样几乎样样精通的画家,纵观整个历史也数不出几位。

        黄筌画鹤 薛稷减价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画家,总有一些传奇逸事。譬如顾恺之“画龙点睛”,吴道子一日画下三百里山水等,黄筌也留下不少轶闻。据说,他曾经画过几幅夹竹桃屏风,经年累月,有些地方残缺了,但黄筌已不在世,主人就用真的桃花花瓣贴到残缺处,竟和画上的花几乎分辨不出真假。

        黄筌在后蜀宫廷任职时,淮南有人给蜀后主送来几只白鹤,后主命黄筌在宫殿墙壁上绘下它们的神貌,因为太过逼真,竟引来真的仙鹤在壁画前飞舞盘旋,鸣叫不已,“警露者、啄苔者、理毛者、整羽者、唳天者、翘足者,精彩态体,更愈于生,往往致生鹤立于画侧。蜀主叹赏,遂目为六鹤殿焉”。

        广政十六年(953),孟昶新建了一座八卦殿,命黄筌“于四壁画四时花竹、兔雉鸟雀”,于是,“筌与其子居农于八卦殿,画四时山水及诸禽鸟花卉等,至为精备”。但神奇的是,一次,五坊节级罗师进呈白鹰,白鹰看到八卦殿壁上所画的雏鸡,以为是真的,连连飞扑在墙壁上啄来啄去。后主孟昶见此情景,惊叹良久,对身边的下属说:“以前只是听说黄筌画技惊人,今天算是见识了。”他招来翰林学士欧阳炯,令其撰文记下黄筌的神妙画艺,这就是后来的《壁画奇异记》。

        同朝为官的成都老乡欧阳炯在《壁画奇异记》里称赞黄筌的画作道:“今古皆言于六法。六法之内,惟形似、气韵二者为先。有气韵而无形似,则质胜于文,有形似而无气韵,则华而不实。筌之所作,可谓兼之。”这段话也说明黄筌的写实花鸟画并非仅仅是做到与实物酷似,而是在形似的基础上追求神似,这才是此流派的最高要求。

        那黄筌是如何做到形神兼备的?据宋代范镇在《东斋记事》中说,黄筌在家中养了许多鹰和雀鸟,每日仔细观察、琢磨,他不仅能抓住物态的形,更能把握其内在神韵。

        沈括《梦溪笔谈》谈及黄筌一派说:“诸黄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精细,几不见墨迹,但以五彩布成,谓之写生。”黄筌开创的“写生”花鸟,对后世花鸟画影响极大。沧海桑田,黄筌的画大都没有流传下来,如今能够确认为其真迹的,仅有一幅故宫博物院藏的《写生珍禽图》。

        写生珍禽图 五代·簧筌

        事实上,这幅《写生珍禽图》算不上是一幅完整的画,它只是黄筌为了正式创作收集的写生素材。如果仔细看,会发现画幅左下角有一列小字,写着“付子居宝习”,居宝是他的第二个儿子。《写生珍禽图》是父亲画给儿子临摹练习用的一张课徒范画。

        由于黄筌技艺高超,尤其是他画的鹤受显贵追捧,以至于唐代着名画家薛稷的画都减了价,这就是谚语“黄筌画鹤,薛稷减价”的由来。

        黄家富贵 徐熙野逸

        不幸的是,黄居宝英年早逝,无法将父亲的画艺发扬光大,完成这一传承的,是黄筌的小儿子黄居寀。

        黄居寀画艺精湛不输父亲,尤其画怪石山水,颇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他跟随父亲在后蜀画院供职,父子常合作殿廷上的壁画和宫闱里的屏风。也正是黄居寀,在入仕北宋画院之后,身体力行推广父亲的画风,使“黄家富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花鸟画的标准。

        什么是“黄家富贵”?黄筌的作画方法,叫作“双钩填彩”,先用细柔的线条勾勒出轮廓,再填上颜色。由于用线极为细淡,线条与赋色相融,几乎看不出勾勒的痕迹。这种“淡墨细勾,重彩渲染”的画法,传递出一种富丽气息,尤其适于装饰宫殿厅堂,因此,当时的人们将这一类风格称为“黄家富贵”。

        而就在同时期的江南金陵(今南京),一位叫徐熙的画家声名鹊起。他的画法,恰恰是“黄家富贵”的反面,甚少勾勒,以墨色为主,风格粗淡飘逸,人们称之为“徐熙野逸”。“黄家富贵,徐熙野逸”,这八个字,代表了中国花鸟画“重色”与“重墨”的两种创作倾向。

        把黄居寀和徐熙的画放在一起,就能看出这两派明显的区别。黄居寀的画勾勒精细,色彩富丽,山鹧和鸟雀的羽毛画得很细致,可见学到了父亲高超的写实技艺。岸边的石头,都能看到细致的轮廓线。

        传为徐熙创作的《雪竹图》,却主要用墨皴染,很少勾勒。竹叶和石头上的雪,用留白和烘染的方法表现,看似无形,却清寒彻骨。与黄家父子逼真富贵的画风相比,显得率意而出格,别有生动之意。

        这两种风格有没有高下之分?

        桃鸠图 北宋 赵佶(宋微宗)

        杏花鹦鹉图 黄居寀

        重色彩的黄派花鸟强调客观真实和装饰趣味,后世的院体及工笔重色花鸟画,始终没有偏离黄筌这一细致写生传统的基本精神。

        重墨轻色的徐派,在主观表现上有更多的自由,技法上也更为单纯随意,再加上野逸不拘的审美趣味,成为后世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基础和源泉。

        虽然徐熙的画风受后世文人推崇,黄筌却认为徐熙的画风“粗恶不入格”。在黄筌主持画院及之后的一百多年,“黄家富贵”被确立为宫廷花鸟画的正统,可谓独步一时。甚至连徐熙的孙子徐崇嗣,也只能放弃自家技法,改学黄家画风。这种黄家程式,直到北宋中期大画家崔白的出现,才被打破。

        “富贵”传习 璀璨星辰

        公元965年,后蜀灭亡。黄筌父子随归降的孟昶前往汴京,入北宋画院,被封为“太子左赞善大夫”,备受宋太祖礼遇。然黄筌年事已高,大约思念故土,痛心于西蜀的灭亡,不久之后便病故。

        但“黄家富贵”的画风,却影响了之后数百年的花鸟画创作。尤其是花鸟画登峰造极的宋代,不管风格如何多变,骨子里始终流淌着黄氏一派的风格。

        黄筌曾有壁画招来仙鹤的神奇故事,宋代的文艺皇帝徽宗赵佶,也有一段关于鹤的佳话。

        那是北宋政和二年(1112)正月十六,宋徽宗在延福宫设宴款待群臣,忽然间,汴京城(今河南开封)上空云气漂浮,一群仙鹤从西北而来,在殿上久久盘旋,经时不散,有两只仙鹤竟停在宫殿左右两个高大的鸱吻之上,引得皇城宫人仰头惊诧,路上的百姓也纷纷驻足观看。

        徽宗目睹此状,兴奋不已,他认为,仙禽踏祥云而来,定是国运兴盛之瑞兆。于是欣然提笔,将看到的情形画了下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瑞鹤图》。画上二十只鹤,每一只的姿态都不同,足以看出徽宗观察之细致。据历史记载,徽宗曾亲自挑选宫廷画师,出的题目就是画鹤。考生们画的鹤姿态万千,但竟然没有人知道仙鹤踏石的时候究竟是先抬左脚还是右脚,直到徽宗指点才恍然大悟。画花卉也是一样,一朵月季,四时朝暮,花、蕊、叶皆有不同风貌,必须要毫发不差地表现出来。这种对自然物象的细微观察和准确摹写,对动植物瞬间情态的写实追求,都与黄筌的写实主义花鸟传统一脉相承。

        徽宗赵佶治下的画院,造就了艺术创作的鼎盛时代。徽宗画院的李迪、李安忠等人继承了富贵画风,甚至赵佶本人的工笔设色作品,亦体现出浓重的黄家富贵风格。徽宗之后,许多北宋画院画家入南宋画院供职,花鸟画也大多继承了黄氏体制,讲究形神兼备。画家林椿擅画花鸟,笔法精美,写生的作品犹如真的一般。《果熟来禽图》中,木叶枯黄残损的边缘、锈斑、果实被虫叮咬的痕迹,都被一一描绘出来,小鸟站在枝头,我们仿佛能感觉到树枝承受的重量,可见画家观察和表现之细腻。

        由黄筌父子带入北宋画院并延续到南宋画院的花鸟画传统,影响了近三百年的花鸟画,这也是中国漫长历史中少数能真正称得上“反映现实世界”的艺术时期。

        直到今天,凡提及中国古代花鸟画,黄筌仍是无法绕开的一座丰碑。黄筌父子为西蜀宫廷、寺庙绘制的画作、壁画,早已堙灭于历史长河,着录于《宣和画谱》的《桃花雏雀图》《海棠鹁鸽图》等349幅画作也杳无踪迹。但所幸,我们还能从继承者的丹青笔墨中,以及苏轼《书黄筌画雀》、宋高宗《题黄筌芙蓉图》、苏籀《黄筌画金盆鸽孟蜀屏风者也一首》、袁说友《题信相寺黄筌画花竹》等诗文里,瞻望与想象西蜀宫廷中那个绘事如生、唤鹤引鹰的天才画师,他曾经是芙蓉盛开的天府大地上一颗闪耀的星星。(文 俞希 林元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