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何时起源,起源地又在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一头雾水。实际上,第一副春联不仅出自成都,还是一个皇帝写的——五代十国时后蜀孟昶。
后蜀主孟昶虽然历史评价不高,但在他的治理下成都安定富足,堪称五代十国的“世外桃源”。孟昶本人是一位文学青年,在诗词、音乐上造诣极高。相传964年的新春,孟昶下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既试才华也迎喜庆。才子们纷纷落笔后,孟昶却无一满意,亲自提笔写下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一联,这是中国以文字记载下来的最早的一副春联。之后,文人雅士争先效仿,写春联的习俗也慢慢传入民间。到了明朝,春节时家家户户写春联贴春联已经流行开来,成为雅俗共赏的习俗。
除了春联,灯会也是历史悠久的春节习俗之一。西汉萌芽,东汉有形,唐宋炽盛,近代成会,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最初称“灯节”,清末民初改称“灯会”。
成都正月有元宵灯会,清明有荷花灯会,九月有菊花灯会(亦名皇灯会),以元宵灯会最为隆重。民国初期的灯会以华兴街、商业场一带最为热闹,后集中到青羊宫。
大年初七“人日”,成都人又会一大早就出家门,到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祭拜诗圣杜甫,以诗会友,赏梅祈福。相传杜甫与诗人高适相交甚密,杜甫在成都建草堂也离不开高适鼎力相助。公元761年正月初七时,高适题诗《人日寄杜二拾遗》赠杜甫,诗云:“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晚唐之后,文人在“人日”前往杜甫草堂拜祭杜甫渐成习俗。但真正将“人日”赋予“祭拜杜甫”“踏青出游”“以诗会友”多重内涵的,当属清代四川学政何绍基。他在南充主考结束后,返回成都途中写了一副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为表达敬意,等到人日当天,才亲自送此联到杜甫草堂拜祭。此事此联一出,不仅风雅之极,在民间也引起轰动,渐渐“草堂人日”成为成都人踏青同乐的节日。1992年,杜甫草堂博物馆倡议恢复“草堂人日”活动,“人日”又成为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且极具成都特色的节日盛宴。(文 吴亦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