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2020年第1期
        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 > 《天府广记》杂志 > 2020年第1期 > 详情
        天府又迎春
        发布日期:2020-02-21 17:04:00 来源:成都市下载bst365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bet体育赌博

        1917至1919年间,成都北门街道熙来攘往的行人。([美]西德尼·戴维·甘博 摄)

        孟春正月,一元之始。古时以“孟、仲、季”排列每个季度月份。一月为一年之开端,称端月、元月;又新春为正,称正月。中国人过春节已有四千余年历史。但不同朝代,元月日期并不相同。夏朝以孟春元月为正月,商朝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十月为正月。

        真正把“迎接新年”与“迎接春天”统一起来的人,是四川人落下闳。公元前110年,四川阆中人落下闳离开家乡,赴古长安参加朝廷主持的历法改革。他利用自制的天文仪器观测星象,创造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科学历法《太初历》。《太初历》首次确立了孟春正月为一元之始(即春节)的历日制度,并一直沿用至今。

        春节到来前,四川家家户户挂春联、贴门神,以期盼来年丰收吉祥、阖家团圆,而中国的第一副对联,传说即是后蜀皇帝孟昶所作: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这或许是短暂的后蜀王朝对于中国文化最悠久的贡献。

        北宋时期,成都就有了专门销售桃符(春联和门神)的市场,即成都十二月的桃符市。桃符市上,最受欢迎的便是绵竹和夹江的年画。如今,“绵竹年画”被誉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它承载着四川人对保家佑宅、点缀年景的期盼和记忆。

        成都人从初一开始,还会扶老携幼穿新衣“游喜神方”。在传统文化中,财神与喜神是连在一起的,所谓“喜神”,是指带给人们吉利、欢喜、智慧的神祗,“喜神方”就是喜神所在之处。

        北宋时期,成都每月都有一种特色商品交易会举行,正月,即为灯市。成都正月十五的上元灯节,兴于唐,盛于宋。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命明年上元放灯三夜,自是岁以为常。……灯火之盛,以昭觉寺为最。”如果说燃灯寄寓着的是“出世”情怀,那么春节里各地灯市人海如潮的观灯民俗,则是对烟火人间璀璨繁华的“入世”诠释。

        951年前,北宋诗人王安石在新年之初写下了家喻户晓的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如今时过境迁,中华大地焕然一新,但四川的新年依旧热闹喜庆,年味浓郁。过年承载着四川人阖家团圆、安居乐业的朴实愿景,更是历经千年从未改变。(文 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