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2020年第9期
        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 > 《天府广记》杂志 > 2020年第9期 > 详情
        影像 | 伊莎贝拉 第一位为天府存照的女摄影师
        发布日期:2020-12-08 11:25:00 来源:成都市下载bst365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bet体育赌博

        伊莎贝拉·伯德身着满族服饰在中国旅行

        1878年,她前往日本,第一次途经中国上海。1896年,65岁的她再次来到中国,沿长江上溯,历时半年,其中有5个月的西部之行。在四川的跋涉和游历,她称为自己人生中的一次“勇敢的探险”。她就是为我们写下了《跨越长江流域》《中国图像记》等着作、第一个用相机拍下了都江堰、汶川和阿坝羌碉,也是第一个进入“天府之国”的女摄影师伊莎贝拉·伯德。

        1896年,四川一场镇,一座“乐善好施”牌坊。

        伊莎贝拉·伯德这次“勇敢的探险”,从宜昌出发,西行具体路线——经夔府(今奉节)、云阳到达万县,再从万县走陆路经梁山县(今梁平)、渠县、营山、南部到达保宁府(今阆中),再经苍溪、剑阁、梓潼、绵阳、彭县、灌县(今都江堰)到达成都。然后由灌县经威州、理番厅(今汶川)、杂谷脑(今理县)、米亚罗到达马尔康的梭磨,再从梭磨返回成都。最后,由成都乘“乌榜船”沿岷江顺流而下,经眉山、嘉定府(今乐山)、叙府(今宜宾)、泸州到达重庆,最后于1896年的6月,从重庆坐船东下,经万县、汉口,顺江一帆返回上海。

        “急不可耐地踏上西行之旅”

        1896年的早春,来自苏格兰慕尔岛乡下的女子——伊莎贝拉·伯德,又一次开始了她计划已久的“扬子江之旅”。她先乘木船从上海到杭州去看望朋友,然后经过绍兴、宁波又返回上海,接着又从上海至汉口,再到宜昌。1896年1月30日下午,她再次踏上了西行的一艘平底小客船。“我急不可耐要踏上西行之旅,”这个从1878年就开始在中国探险与游历的英国女子,是这样跃跃欲试。

        每次遇到激流险滩的时候,伊莎贝拉不得不弃舟上岸。最先纤夫们不会为她上岸而费事去铺设跳板,迫使她只能从一根木柱上登岸,一天,这根圆木翻倒了,这个65岁的“洋婆子”掉进了水里,衣服湿透,在彻骨的寒风中待了整整一天。三周后,纤夫们已经懂得照顾这个来自异国的金发女子,他们会拿一根竹竿作扶栏,在她到达时拖上一把。并且,她终于可以让他们看她在长江上拍摄的照片了。“他们认出了自己的船,一阵欢叫。他们说照片只能用一只眼睛看,因此他们用一只手捂住一只眼睛,另一只手弯成一个筒。我叫他们不要摸,他们竟顺从了!”

        正是和她朝夕相处、生死与共的纤夫,逐渐地让她感受到了这个国家和这条当时还很神秘的“扬子江”的独特魅力与温暖。“实际上许多船员上船都是为了有饭吃。为了这点微薄的收入,这些人日复一日,从黎明到黄昏,做着我所见过的最辛苦最危险的工作,正如班得瑞领事所说,这是‘超出人性的艰辛’。”伊莎贝拉·伯德把“三峡上的纤夫”视为中国人非凡精神的代表,她认为“这种精神产生了中国并使之成其为中国,这种精神使中国人在东亚和美国西部的任何地方成为昌盛和成功的移民”。他们的勇气、忍耐力、刚毅、镇定、善良,逐渐地赢得了她的同情和某种钦佩:

        “他们开步起来,攀越过河岸尖角嶙峋的巨大礁石,用背滑下光滑的悬崖,站在彼此的肩膀上爬上峭壁;或以手指,或用脚趾前进,时而膝行,手脚并用;时而在倾斜的断崖上,那种地方唯有草鞋能使他们免于滑入下面汹涌的急流;随即下行靠近深水,侧身绕过光滑的峭壁,艰难地走在只有山羊才能踩稳的路面上;然后,又走在远处峭壁的上方,沿着悬崖的边缘跳着、唱着;或者走在距水面300英尺,从岩石中开凿出的狭窄小道上。”

        “世界上最富饶的平原”

        在夔州府,在一阵阵鞭炮声中,伊莎贝拉迎来了她在中国度过的第二个新年。沿着繁盛的农庄,她惬意地散步,遇见的每一个人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

        对当时的万县,她说,就其形势与外貌,万县应该在世界的城市中名列前茅,是她见到的“四川省中第一个繁荣的城市”。此后,阆中、绵阳、都江堰,一路走下来,她得出结论——四川是个有无限资源的富裕省份,“良好的地面上是完整的街道,漂亮的店铺,气派的寓所,兴旺的实业,高尚的慈善团体,沿江岸停靠的帆船足有两英里远,显示出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这也是我此后游历的四川几乎每座城市的特点。”“大型的石墓,精美的庙宇,路边的神龛,以及牌楼和牌坊。四川这类建筑比我在中国其他地方见过的更精致,数量也更多。”为了让她能够很好地拍摄一座完整的牌坊,一路保护她的差役们边喊边用力推挤人群,让围观她的人群靠两边站。“但是人们都太好奇了,都不愿意动。”她在《跨越长江流域》一书中这样描述,这些相片无形中让清末时期那一张张凡俗的川人面孔存留到如今。

        入川来,她发现了一些类似故乡英国的查茨沃斯庄园、伊顿庄园的宅院,有着大型“木架砖壁”的农舍,以及墙面贴磁片的寺庙会馆、保宁府的“郊区别墅”,路上遇见的龙桥、风雨桥、单拱桥、廊桥和双顶桥、木桥、索桥,还有神像、塔、羌碉……一路上,这些美丽的建筑物都让她着迷。

        下载bst365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bet体育赌博

        “乡村以温柔的容貌,显得非常的美丽和繁荣,各行各业都很兴旺,因而在村庄和小城镇中产生的任何东西都是好的食品。”她路过一个集市,“在四川,每逢赶集日,成千上万的人前往集市,茶馆和其他店铺人潮涌动,讨价还价的声音震耳欲聋。”经过古蜀道翠云廊的时候,她还很有兴趣地测量了几株“张飞柏”。“像中国大多数事物一样,这条路现在已经很难修复了。尽管有很多地方的石板已经没了,但它仍然是官员们关注的对象。每一年都有一些地方官员检查它,每一棵树都被盖上国家的印章。”她沿着这条铺了石板的官道,一路走到了绵州(今绵阳)。

        春天,悄悄在长江、嘉陵江、涪江、岷江边走来了。在伊莎贝拉的眼里,四川的这些城市,在桃花、李花、杏花和樱花产生的粉红色彩云里如同梦境。雨润烟笼中,她路过彭县进入成都平原,来到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她忍不住惊呼,灌县是中国位置最佳的城市之一,“它是最古老的,也许在中国是最重要的工程的起点!”对于李冰,她献上由衷的赞词,“各地的生命之水以其悦耳的奔流回响着一个伟大的名字,他在公元前把辽阔的平原转变成天府之国。”而二王庙,她当晚记述日记,“庄严的神殿,幽雅的庭院,精美的亭阁,以及在庙后攀上悬崖的塔尖,都隐没在高处的柳杉中,这是我在远东见到的最美的建筑群了。”

        “成都平原可以说是由这些受人缅怀的工程师们创造出来的,它是中国也许是世界上最富饶的平原。”这块富庶的土地,不再是传说和梦境,而是一幅真实的天府画卷,而阅览者,是一百年前,一个矮小病弱的英国女子。

        1896年,四川乡下,一大户人家的院落。

        拍下都江堰的第一张照片

        伊莎贝拉每到一处,都有很多中国女子踮着三寸金莲走几十里路来看望这个西洋女子,听说她无儿无女,善良的她们会为她伤悲与哭泣。“在我所了解的东方妇女中,我更喜欢中国妇女。她们有很多好的素质,有毅力……她们的心很仁慈,非常谦让,是忠实的妻子,或许还是好母亲。她们教给我的远比她们从我这里学到的多。”

        在保宁府这个“第一眼真是魅力无限”的城市,她出资为当地百姓建造了慈善性质的“亨利埃德·伯德纪念医院”,她离开几个月后,医院就开张应诊了。她还第一次以专门的章节记叙了当时“中国的慈善团体”,第一次用相机拍下了都江堰、汶川和阿坝羌碉(理县、马尔康一带)以及成都平原上水碾、手推磨、独轮手推车、水牛等风物:“在这里经常可以看到构造很独特的水磨,水轮水平置放在低水位处的水面上。据专家称,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磨样式。”

        很少人知道,伊莎贝拉其实病痛缠身,患有脊椎病、心脏病、肺病、风湿病等多种疾病。23岁时她就开始了她在美国的第一次探险。41岁时,她再次远行——澳洲、日本、韩国、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摩洛哥——都是19世纪普通旅游者、特别是女性旅游者所罕至之处。1892年,她成为英国皇家地理协会历史上第一位女性会员。

        1896年5月20日,伊莎贝拉恋恋不舍地坐上一条府河小的平底“乌榜船”(川人方言,也被译作乌篷船),离开了成都府,“乌篷船的吃水深度为4英寸,船顶用草甸铺成,两端都没有门。但是我的麻纱帘子从来没有掀起过,我享受着绝对的隐私,但是会感觉有些窒息。”

        “一个明媚日子的灿烂黄昏,我离开叙府,在四川将近1200英里的陆路旅行之后,再次飘流在长江上——这条深沉、壮阔的大江,奔流在低矮、美丽、森林葱郁、层层梯田的丘陵之中。”72岁病逝前,伊莎贝拉还筹划着又一次中国之行,然而未能如愿。1904年,这个勇气可嘉的女人,用淡定、公正和温婉的文字介绍近代中国的女人,第一次为“天府”留下影像的女性摄影师,在英国的爱丁堡安然去世。(文 林元亨 | 图 伊莎贝拉·伯德)

        1896年,灌县(今都江堰)的一座木桥,遗为今南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