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下载bst365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bet体育赌博

        2020年第9期
        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 > 《天府广记》杂志 > 2020年第9期 > 详情
        锦江春色来天地
        发布日期:2020-12-08 15:51:44 来源:成都市下载bst365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bet体育赌博

        成都平原属于冲积平原,岷江、湔江、石亭江、绵远河、文井江、斜江等江河水系流经这一区域,纵横交错的河流津渡造就了成都水网密布的城市面貌,也影响了成都的城市布局,乃至催生了成都的独特文化。宋代诗人张俞在《蜀望丛帝新庙碑记》中说:“予观蜀之山川及图记,能雄九丘者,盖乘成水利以富殖之,其国故生生不穷。”

        先秦时期,岷江分流而来的检江和郫江从成都流过,又各自分了若干支流,如摸底河、犀角河、沙河,以及消失了的金河、解玉溪等等。在摸底河畔,古蜀人创造出恢弘的文明——金沙。古蜀开明氏也以善于治水而知名于后世,其最大的功绩便是引岷江水入沱江以分流,凿鳖令峡(今金堂峡)以泄洪。

        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督造都江堰水利工程,疏浚整修由岷江流经成都的检江、郫江,使二江各司其职:外江保灌溉,内江保成都。洪水肆虐的成都平原,从此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唐代西川节度使高骈在糜枣堰开挖新河道,使郫江改道城北、城东,并在城东南合江亭与锦江合流。至此,成都的城市格局由二江“双过郡下”变成“环抱城垣”,并延续至今。

        旧时成都城内家家临水,户户垂杨;拱桥涟漪,街巷通幽;舟楫往来,穿梭其间。江水滋养一方土地,带来欢声笑语,也是商船运输的通道;桥梁承载风土人情,为生活和出行带来便利,也给这座城市增添诗意与风雅。

        江水与桥梁,不仅书写了城市的繁华,也见证了成都历史上的一段段人文传奇:三国时期,费祎出使东吴,诸葛亮于万里桥送别;元朝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马可波罗走进成都,遍布城市的流水让他联想起故乡威尼斯;明末张献忠沉银的传说,又在民国时掀起成都人的淘金梦……司马相如、薛涛、陆游、李劼人等历代文人墨客,他们都因水与成都结下缘分,写下诸多诗篇、佳作。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杜甫登楼远眺,写下流传千古的名句。这句诗似乎昭示了成都与水的关系,千百年来,成都水系不断变化,它们纵横交错,灌溉庄稼,洗濯蜀锦,承载水运,涵养文脉。一座名副其实被水滋润的城市——成都。(文 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