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下载bst365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bet体育赌博

        2021年第8期
        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 > 《天府广记》杂志 > 2021年第8期 > 详情
        天府 | 从蹴鞠到足球 挡不住的诱惑
        发布日期:2021-10-12 15:09:15 来源:成都市下载bst365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bet体育赌博

        东汉文学家、广汉人李尤奉皇帝命写作《鞠城铭》,成为研究古代足球赛制和礼仪的珍贵文献。李尤除描述当时的球场形制、竞技方式外,还将遵守比赛规则与为官的公正守法联系在一起;唐宋时成都足球繁荣,使得女足也风靡一时;明代以后,足球逐渐衰落。1914年,成都有了第一支现代足球队——华西大学足球队。

        元 胡廷辉《宋太祖蹴鞠图》

        《鞠城铭》

        最早涉及足球文化

        我国古代足球经历了由对抗性朝娱乐性的转变。就此,西蜀东汉文学家李尤的《鞠城铭》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资料。《鞠城铭》既是研究古代足球竞技方式最原始的资料,也是最早涉及足球文化的文献。

        足球,古称蹴鞠、蹋鞠、蹙鞠、筑球、蹴圆等。蹴、蹋、蹙都是用脚踢的意思,鞠则是用皮革缝制、外壳中间塞满羽毛的圆球。战国初年成书的《十大经》记载:黄帝杀蚩尤后,取其胃制作成球,使人踢来踢去。这便是足球起源的传说。战国时,足球已在一些城市流行。如《战国策》说:“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蹋鞠者。”《史记》记载:名医仓公为项处看病,告诫项处要静养休息,否则“必呕血死”,但项处一如既往地去踢足球玩,第二天果真吐血而亡。足球诱惑力之强,以至病人都将生命置之度外。不过,当时的足球是怎样的格局,文献语焉不详。《汉书》说:“《蹴鞠》二十五篇”,记述足球赛制和礼仪。可惜《蹴鞠》在唐代就全部失传,李尤的《鞠城铭》便弥补了这些缺憾。

        李尤,字伯仁,西蜀广汉人,东汉文学家。大臣贾逵对和帝刘肇说:李尤“其文有司马相如、扬雄之风”。由此,李尤被召至宫廷作赋,拜兰台令史。安帝时,李尤任谏议大夫,受诏与刘珍、马融等人共同编撰《东观汉记》(纪传体东汉史)。此间,安帝欲废刘保太子身份,李尤上书谏争,刘保得以保住太子位置。刘保称帝后,随即拜李尤为乐安相。刘保重建足球场时,诏李尤写《鞠城铭》。所谓鞠城,亦名鞠域,即四周有围墙的足球场,鞠城铭就是指镂刻在球场奠基石上的铭文。

        汉代足球

        双方共12名球员对阵

        《鞠城铭》曰:“圆鞠方墙,仿象阴阳”,意为:足球圆圆的像天穹一样属阳,长方形球场象征大地属阴。李尤从阴阳学说的角度来审视足球,认为足球是按照天圆地方的道理来设计的。接着又说:“法月冲对,二六相当。建长立平,其例有常。”意思是:球场两边各有月牙形球门相对称,双方各派六名队员上场比赛,球队要选队长,即“建长”;比赛时,场上有裁判,即“立平”;裁判按比赛规则执法。李尤描述的球场形制、人数、竞技方式,在后来曹操养子何晏的《景福殿赋》中得到印证。何晏说:“其西则有左覠(cè,台阶)右平(指球场),讲肄之场。二六对陈,殿翼相当。僻脱承便,盖象兵戎。”大意是:足球场呈东西走向,设有坐南朝北供观看的大殿,双方各六人对阵,都想寻找对方失误,抓住机会,像士兵打仗一样勇猛,以求其胜。

        《鞠城铭》还说:“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这是说:裁判不能有偏向,也不要存有私心,判决要公平合理,队员必须服从和尊重裁判,莫要有怨言。可见汉代规范的场地和竞技方式与现代足球颇为类似,只是场上踢球的双方各六人,而非现在各队十一人。之所以双方各六人,总共有十二人,这是代表一年有十二个月。

        李尤最后总结说:“鞠政犹然,况乎执机。”即足球执法犹然公平,何况为官施政。李尤借足球告诫各级官员要公正廉洁,不要徇私枉法,开创性地将足球上升到政治高度。

        南宋 马远(传)《蹴鞠图》之“白打”场景,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妖娆女足

        与男队员同场表演

        到了唐宋,足球运动已与《鞠城铭》的描述明显不同。唐代,足球从实心球改进为更有弹性的充气球,竞技方式随之变化,只设一个球门,约二尺见方的小门洞,立在“两修竹,高数丈”处。两队各派七名球员上场传球,不使球着地,几经传递,再由队长射向球门,最后以球穿过门洞多者为胜。

        成都等大城市女子足球的勃兴,促成足球运动进一步娱乐化。前蜀宰相韦庄《宫词》说:“内宫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其“白打”踢球方式不再设置球门,参与者既可单独一人,轮番上场表演,称作“井轮”,也可多人同时对踢,以踢出花样的多少和难度决胜负。宋元时期,“白打”的花样超过一百种,同时出现全职或半职业的女子足球表演者,与男人们同场踢球。如元人邓玉宾《仕女圆社气球双关》曲:“那丰标,体态妖娆,错认范的郎君他跟前入一脚,点着范轻轻过了;打重他微微含笑,那姐姐见球来忙把脚儿跷。”

        明人顾起元《客座赘语》记载,洪武二十二年三月(1390年),朱元璋下诏禁止踢足球,旨云:“蹴圆的卸脚。”即踢足球者,要遭受卸脚的刑法。龙江卫指挥伏顺、本卫小旗姚晏保就因犯禁,被“卸了右脚,全家发赴云南。”中国足球由此衰落。

        现代足球传入我国后,成都于1914年才有了第一支现代足球队——华西大学足球队,并在当年与英国皇家空军足球队比赛,成都市民纷纷前往观看。比赛激烈而精彩,华西大学队以5比2胜出。这似乎又轮回到了李尤《鞠城铭》所描述的那种竞技场景。(文 游上 | 图 林元亨 叶子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