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金沙遗址博物馆开馆,成为成都的文化地标
金沙金面具投影在参观者脸上
2001年,从成都摸底河畔传来消息,一处距今2000多年的古蜀国都邑被发现,出土的大量玉器、象牙、金器,昭示着这个王国的与众不同。大量象牙、青铜器暗示着古国强大的气魄;祭祀区、居住区、墓葬区、大型建筑区,整齐划一的规划昭示着金沙已是一个秩序井然的古蜀王都。
十七年的等待
自1995年开始,成都市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在成都西门一带屡有收获,出土器物往往是一些陶器,比如尖底盏、尖底杯、圈足罐等等。1986年,三星堆曾出土过数以千计的尖底陶器,诸如罐、钵、杯、盏等应有尽有。
1996年到2000年,考古学家又在成都黄忠村陆续进行了一些考古发掘,结果颇令人欣喜,泥土下面似乎掩埋着一个被废弃的城市。工作人员共发掘出17座房屋遗址,其中五个长度都超过了20米,最大的一座宽近8米,长度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4.8米。
而早在1985年,在成都十二桥的地下世界,考古学家就已发现了一处宏大的巢居建筑群,建筑的年代被确定在商代。大约1万平方米的地下,错落有致地埋藏了无数间大大小小的房屋。在这里,考古学家找到一些簪、骨针、纺轮与锋利的箭镞,这些遗物透露了一点信息:当金沙古国的勇士们外出狩猎或是在战场上顽强拼杀之时,女人们就在家中纺纱织布,用骨针缝补男人们撕裂的战袍。不过,平静的生活并未持续太久,因为无休止的战争或者是汹涌的洪水,古蜀人被迫离开了这里,留下了一座座断壁残垣。这以后,这些房屋更加破败,终于在风沙与流光中失去了韶华。
十二桥遗址是典型的干栏式巢居建筑。数千年前,古蜀人先在树林中砍伐大小相差无几的树木,将一端削尖,夯入土中;木桩打好后,他们在上面绑上纵横交错的地梁,铺上木板,然后才开始建造房间,这样一来,房间与地面就有了10-30厘米的落差。为何古蜀人要将房屋离开地面呢?古代成都平原被称为“卑湿之地”,河流纵横,洪水时有发生,古蜀人的房屋又多依河而建、潮湿无比,古蜀人在土中打上木桩,一来避免了潮湿之苦,二来也摆脱了毒蛇蚊虫。
考古学家意识到,黄忠村遗址、十二桥遗址之间可能有一些共通之处:陶器皆以尖底陶器为主,这是三星堆之后成都平原主要的陶器形态--一个部落绝不会轻易使用其他部落的陶器,除非他们之间有着某种亲缘联系。由于十二桥遗址最为辉煌,考古学家遂将这一系列遗址命名为十二桥文化。从1985年到2001年金沙的出现,考古学家其实已整整等待了17年。
一个王国喷薄而出
2001年2月初,一家房地产公司在摸底河南岸的苏坡乡金沙村开挖下水管道,轰隆隆的挖掘机一阵开挖,泥土中出现了大量破碎的象牙、玉器,考古学家闻讯而至,接下来的几天,他们耐心地对挖掘出的泥土进行了一遍又一遍的筛查,着名的太阳神鸟,就隐藏在一团泥土中,亏得仔细的工作人员令它得以重见天日。
经过仔细清理,工作人员共清理出金器、玉器、铜器、象牙等文物,不仅数目众多,而且精美异常,金沙博物馆陈列的金面具、太阳神鸟、蛙形金箔、金冠带、玉琮、玉钺、玉贝、玉人头像、玉剑鞘、石跪立人像、石蛇、石虎、青铜小立人、青铜牛头都是在这次抢救中发掘出土的。金器璀璨生辉、玉器温润光滑、石器栩栩如生、青铜器奇妙莫名,一个古老王国的大门似乎正在缓缓被打开。这个遗址被称为金沙遗址,它也当之无愧地与萧山跨湖桥新石器时代遗址、民和喇家齐家文化遗址等一同入选“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迄今为止,金沙出土文物已达到惊人的6000余件,尚不包括数千万计的陶器碎片;与此同时,考古学家对金沙的勘测也有了重大进展,金沙遗址分为大型建筑区、宗教祭祀区、居址区与墓地。显然,如此分明的分布暗示着这里已经过了金沙人的规划。
大型建筑基址区即1996年-2000年间发现的房屋遗址,最大的一座宽近8米,长度则达到了惊人的54.8米,其巨大的面积,昭示着主人的与众不同。不过,这些50多米的大房子,在金沙人眼中也不算什么大建筑,十二桥遗址曾出土过一些残长5米的木构件和一些残长12米的地梁。考古学家相信,地梁只是冰山一角,建筑主体仍然沉睡于地下,而从这些巨大的零件看来,这里或许曾经屹立着一所高大宏伟的宫殿。显然,数千年前,只有古蜀王才有资格在宫殿中发号施令,接受子民的朝拜。高耸入云的宫殿,令后人嗅到了成都平原的王者之气。
2007年3月,考古学家在金沙遗址发现了一个建筑群,在2000余平方米面积上,密密麻麻分布着金沙人的房屋与墓葬。从建筑遗址看来,曾经有不少金沙人在这里生活过,最早的一批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最晚的在春秋,这块土地成为金沙古国的墓葬。金沙人的墓葬有一次葬、也有二次葬,这似乎也说明,金沙古国可能部落众多。
2001年2月,在这片土地下沉睡三千年的金沙古国“醒来”,震惊世界
历史上,商朝人曾如此布置自己的都城:城里走上几步,便能看到一座富丽堂皇的庙宇,闻到迎面而来的香火味。跟宗庙同样多的是宫殿,商王的宫殿在都城最中心,是个四合院,王公贵族的府邸围绕在周围。殷都有一个窖穴便是专门用来存放甲骨文的,此外还有家族墓地、制玉作坊、制骨作坊等,无疑是个繁华热闹的都邑。
我们发现,殷墟出土文物大多在王公贵族的墓葬中,金沙则一层层堆放在一个专门的祭祀区。我们大抵可以这样认为,金沙古国的财富,垄断在国家手中,而殷墟则是王公们掌管着财富;金沙与殷墟都有大型房屋遗址,不同的是,殷墟宗庙众多,金沙则更似国家行为的祭祀。纵然如此,神秘的金沙遗址,已令后人嗅到了王国的气息。
古国分裂还是部落联盟?
1986年,三星堆遗址的问世将一个古老的蜀国托盘而出,四川人口口相传的蚕丛、柏灌、鱼凫、杜宇、鳖灵五代蜀王看来并非子虚乌有。然而,商代末年,庞大的三星堆古国轰然倒塌,三星堆人彷佛在一夜之间突然消失。文明的火把,一度在成都平原失传,直到金沙遗址的出土。
部分学者认为,三星堆的晚年,遭遇了一场重大变故,古国走向分裂,他们中的一支,迁徙到今天的成都,建立了一个勘与三星堆媲美的强大王国,而金沙便是王国的都邑;或许,当时的成都平原部落众多,组成了一个强大的联盟,以抵御商朝,三星堆蜀王最早充当了联盟首领,尔后,金沙古国代之而兴,成为成都平原新的王者。然而,2000多年前的历史如坐云端,谁也无法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我们唯一可能肯定的是,在三星堆古国之后,金沙取而代之,一个新兴古国冉冉升起。
2007年4月16日,金沙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今天,当我们走进金沙博物馆,面对着琳琅满目的文物,或许有这样那样的感叹与疑问:金沙与三星堆有何关系?青铜器为何如此娇小?金器为何如此众多?
我们能做的,是从金沙文物出发,将金沙与三星堆遗址联系起来,结合史前的传说,分析专家的观点,从浩瀚的史料中寻找线索,试图为读者猜测、推断、复原2000多年前金沙古国的面貌。(文 小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