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广汉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个祭祀坑,尘封已久的古蜀国大门再次开启,其中,三号祭祀坑出土较完整铜器293件、玉器45件、象牙100根、金器7件,铜顶尊跪坐人像由上半部分铜尊与下半部分人像组合而成,题材独特,前所未见。四号祭祀坑出土完整器86件、残件1073件,其中3件铜扭头跪坐人像,造型独特。此外,七号、八号坑提取工作正在进行。
国际史学界认为,从文化过渡到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金属冶炼技术。三星堆发现前,一些史学者对于中国青铜文明的成就有非议。他们认为,中国青铜文明塑造的都是像后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那样的礼器,很少有充满生命活力的神、国王、巫师等大型雕像。
在西方学者的观念中,青铜雕像代表青铜文明的最高成就。首先,制造雕像要求更高的工艺水平,铸造起来更为困难。其次,雕像表现的是鲜活的当时的人,透过这些雕像可以更直观地感受远古时代的人文风貌。
中国考古学家也在以行动回应偏见。中国历史上并不是没有青铜雕像,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秦始皇为防六国遗民叛乱,命令军队收集天下的兵器,运到都城咸阳,令工匠销毁后铸成十二个金人,放咸阳宫中。司马迁所说的“金人”就是铜人,但仅仅停留在史料阶段。
谁都没有想到,中国青铜雕像会在成都平原上出现,尤其是青铜大立人,是迄今中国最大的青铜雕像,被誉为“东方巨人”。英国《独立报》曾如此评价:“这些发现看来比有名的中国兵马俑更要非同凡响,这些青铜像似乎是独一无二的。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使人们对中国金属制造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国外学者的评价,仅仅是标准问题。自大禹铸九鼎以来,鼎、尊、罍、彝、盘、豆、簋等青铜容器便成为中国青铜文明的主流,三星堆却自成体系,古蜀人虽然接受了商周的鼎、尊、罍等容器,占据主流的却是青铜人头像、纵目面具、眼形器等等,祖先的故事、流传的神话、生动的自然、奇妙的眼睛,这些都是他们的青铜铸造题材,吟唱着古老却特立独行的史诗。(文 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