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2021年第4期
        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 > 《天府广记》杂志 > 2021年第4期 > 详情
        天府 | 蚕丛 开国何茫然
        发布日期:2021-08-09 14:21:17 来源:成都市下载bst365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bet体育赌博

        特别策划 | 五代蜀王

        三星堆出土的金面具

        “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濩,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去。鱼凫田于湔山,得仙。今庙祀之于湔。时蜀民稀少。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堕,止朱提。有一女子,名利,从江源井中出,为杜宇妻。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化,民往往复出。望帝积百余岁,荆有一人,名鳖灵,其尸亡去,荆人求之不得。鳖灵尸随江水上至郫,遂活,与望帝相见……”(《蜀王本纪》)

        时隔35年,三星堆遗址祭祀区重启发掘,出土了500余件文物

        三星堆考古新发现,让全世界的眼光再次聚焦于神秘的古蜀文明。3000多年前成都平原上的王朝更迭,与古蜀史中记载的五代蜀王的命运息息相关。而今人所见古蜀史,以《蜀王本纪》与《华阳国志》最为详细,但扬雄、常璩依据的多是蜀地传说,时有错漏,并无考古证据,不可尽信。把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的考古发现,与历代蜀王的传说对应,我们策划了“蜀王传”,为蚕丛、柏灌、鱼凫、杜宇、鳖灵五代蜀王勾勒出一个大概肖像。

        蚕丛 开国何茫然

        蚕丛是古蜀历史上第一代蜀王,传说他是岷山上古羌人的一支,率领部族迁徙到了成都平原,并首次称王立国。1986年,三星堆遗址出土了许多与他有关的文物,这位蜀王的面目渐渐变得清晰。

        此次三星堆发掘启用了各种高科技保驾护航,图为现代化的考古发掘舱

        蚕丛建国 晚在春秋?

        蚕丛的年代,古史有载,却漏洞百出。常璩的《华阳国志》更是闹了一个天大的笑话:“有周之世,限以秦、巴,虽奉王职,不得与春秋盟会,君长莫同书轨。周失纪纲,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常璩认定蚕丛年代在“周失纪纲”之时。周的历史,从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历时约800年,而周朝衰微、纪纲全失的年代,大抵是在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之后。

        常璩写《华阳国志》,依据的是扬雄的《蜀王本纪》、三国来敏的《本蜀论》等史料。可以肯定的是,蚕丛的史料在西汉已经亡逸,因此《蜀王本纪》中,扬雄才虚晃一枪,只笼统地说“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濩,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他史书也无记载。常璩所载,并无依据。

        常璩为史,常常舍弃《蜀王本纪》等史书中的原始史料,历来为历史学家诟病。他虽是蜀人,中年即离蜀赴晋任职,大抵受到中原史学家的影响,认为古蜀文明不可能像中原文明一样源远流长,因此才把蚕丛建国的年代,圈定在春秋时期。

        常璩过后,关于蚕丛的年代,古人亦有不少猜测。唐人李白《蜀道难》云:“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所言显然是艺术夸张。宋人《太平御览》说:“从开明已上至蚕丛,凡四千岁。”在古人看来,蚕丛的年代当在远古。

        考古工作者在发掘舱内勘探发掘

        1986年,三星堆遗址在广汉露出真容,从考古上对常璩之说又是一个颠覆。三星堆文明的鼎盛期,大抵距今3000多年,且不说鼎盛期之前仍有文化沉淀,如果蚕丛真是直到春秋才出现,此处辉煌的文明又属于历史上哪代蜀王呢?

        三星堆3号祭祀坑内发现的圆口方尊青铜器

        岷山而下 羌人远迁

        蚕丛的族属,可能与羌人有关。最早的羌人生活在甘肃一带,在商朝人的压迫和残害下被迫南迁,来到岷江上游。近年来,岷江上游营盘山出土了典型的马家窑文化彩陶。马家窑是仰韶文化在甘肃的一支,其年代远在营盘山之前。由此证明,关于羌人迁徙的推测,并非空穴来风。

        据学者任乃强考证,羌人又从岷山下山,向外迁徙,分居各处:居住在青衣江畔的青衣羌;居住在金川(今阿坝金川县)的钟羌;迁徙到朱提的杜宇羌等。其中一支顺岷江而下,经灌县(今都江堰)来到成都平原。这支羌人的首领,便是蚕丛。

        关于蚕丛与岷山的联系,古史亦有记载。扬雄《蜀都赋》章樵注引《先蜀记》说:“蚕丛氏始居岷山石室中”。说明蚕丛最早的确从岷山发迹。此外,明人曹学佺的《蜀中名胜记》说从岷山至成都,一路有蚕崖关、蚕崖石、蚕崖市等名胜,大抵可以作为这条迁徙线路的佐证。任乃强据此认为,蚕丛部落是岷山上的羌人,辗转迁徙到成都平原。

        1986年,三星堆遗址问世,这个王国与历史上的蚕丛王,有太多可以相互验证之处。三星堆出土了为数众多的纵目面具,面具眼睛突出眼眶;那尊高大的青铜大立人,也是纵目的。古史记载并未有误,这些纵目面具,可能就是蚕丛族人的写照。

        建立蜀国 教民蚕桑

        蚕丛的功绩,首推建立蜀国。蚕丛率部落迁徙到成都平原,可谓开了古蜀历史的先河,后来几位蜀王都跟蚕丛一样,在成都平原建国。从此,蜀人、蜀国、成都平原,如同割不开的血缘关系联系在了一起。

        蚕丛的功绩,据说还有蚕桑,这在历史上颇有争议,不过中国的蚕桑文明起源于蜀地,是没有太大问题的。蜀地温暖腴沃,气候独特,很适合农业和蚕桑。发明蚕桑者,一说是黄帝之妻嫘祖,西陵国人;或说是蜀山氏。蜀山氏是岷江上游一个跟黄帝有过姻亲关系的部落,其“蜀”字,指的是桑蚕,也就是家蚕的前身。从生物遗传学的角度看,由蜀至蚕,是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恰好对应着人类学上蜀山氏向蚕丛氏转化的过程。蚕丛氏在历史上出现后,蜀山氏便不见于历史;由此可以推测,蚕桑出现后,蜀山氏便改称蚕丛氏。蜀地民间传说“(蚕丛)衣青衣,教民蚕桑”,蚕丛爱穿一身青衣,到各地教百姓种桑养蚕,死后百姓称他为“青衣神”。过去蜀地百姓供奉的“蚕神”叫蚕花五圣,是个纵目的男子,颇与蚕丛相像。

        蚕丛国破 蜀人迁徙

        《蜀王本纪》记载说,三代蜀王“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蚕丛部落可能延续了数百年,蚕丛王却不能长生不死。西汉司马迁《史记》记载:“周衰,先称王者蚕丛国破,子居姚、嵩等地。”司马迁和常璩一样,错把蚕丛的年代放在周朝末年,不过他却第一次记载了蚕丛国破后蜀人的去向。蒙文通说:“可惜末说明蚕丛为谁所破,但可见各代之间还是有战争的。”

        蚕丛国破的年代当在3000年前,这是历史上一个战争高发期。商汤伐夏桀,拉开了战争的序幕。商朝建立后,开始清算夏朝的姻亲和盟国,成都平原上的蜀人和岷山的羌人都在清算之列。殷革夏命,夏人受殷人血腥镇压,四处迁徙,作为夏朝姻亲,蜀人也被打击。甲骨文中,诸如“王供人正蜀”“五辜缶于蜀”的记载很是常见。蚕丛国破,殷人当不无嫌疑。

        国破后,蜀人背井离乡。司马迁说的“姚、嵩等地”,姚是云南姚安,嵩是四川西昌,都不在成都平原。此外,蚕丛族还有零星分布,推断在云南、四川南部一带。蚕丛国破时,古史中并未出现柏灌的事迹,由此可见,历代蜀王之间并非一脉相承,中间有很长一段混乱期。这个混乱的局面,终要等到柏灌王来收拾。(文 叶子祥 | 图片由三星堆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