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2022年第7期
        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 > 《天府广记》杂志 > 2022年第7期 > 详情
        名物丨三星堆新出土青铜器解读
        发布日期:2023-03-13 14:46:52 来源:成都市下载bst365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bet体育赌博

        “龟背”与“大长腿”

        三星堆新出土青铜器解读

        三星堆新发现的龟背形网格状器也是国内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大龟卜甲

        2022年6月14日,三星堆7号坑出土的龟背形网格状器再次引发震动。首先是专家震惊,称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乃至整个中国青铜时代,类似的器形都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而普通网友也兴奋不已,给它取了不少形象生动的绰号。那么,这个体量不小的龟背架在文化学上又有什么涵义呢?

        龟背形网格状青铜器

        大巧若拙的实用主义

        与三星堆一脉相承的金沙遗址,目前出土的与龟相关的文物并不多,但并非绝无仅有。金沙遗址曾出土过19具龟甲,其中的一具长达59厘米,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烧灼过的孔痕,显然是作占卜之用。该龟甲是截至目前发现的最大的龟卜甲。

        金沙龟卜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殷墟的龟甲、占卜以至于甲骨文。华夏对龟的崇拜古已有之,甚至在距今9000年至7500年的贾湖遗址,就出土过大量的龟甲,其中装着石子,应该就是用于算卦计数的。

        “河出图,洛出书。”按照后人的记载,洛书最初就出现在洛水里一只乌龟的背上,大禹见之而定九州。显然,夏代对龟也是视作图腾的。至于商代,殷墟的十万片龟卜甲就足以说明一切。

        三星堆文明跟中原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交流,显然受到了华夏文明的影响。三星堆8个祭祀坑出土的器物,经过碳14测定,确定为距今约3200年到3000年,其时正值晚商。因此,推断其龟崇拜文化与殷墟的传承,也是合理的。

        此次出土的三星堆龟背形网格状器,其用途为何?首先,真实的龟背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其纹路是六角形的,但是三星堆龟背架上的网格却是不规则的四边形。这件器物并非完全模仿真实的龟背,它很可能是借龟之灵,另有用途。龟背形网格状青铜器,由上下对扣的两部分组成,而连接这两部分的,甚至还有可以用于打开、扣合的“合页”与“插销”。显然,这是一个容器。这个龟背里面也真放有一块青色的玉。

        龟背器上,制作有青铜龙头把手,其功能不言自明,自然是便于搬运。在龟背架的外框上,还能看到每间隔一段就有斜杠般的明显突起。以三星堆当时的青铜器制作水平,要把它做得规整、光滑是非常容易的。合理推断,那种斜杠应当是对绳索缠绕的模仿,而那两根“锁住”龟背架上下框的青铜“飘带”,也是对这种闭合功能的强调。

        龟背架虽然有着龙头之类的装饰,但跟三星堆出土的那些摄人心魄的其他青铜器相比,依然是外形粗朴,远远谈不上精美。这件龟背架,究古人本意,可能并不是要创造一件艺术品,而只是想制作一件实用之物。

        那么,且来推测一下其原型。它模仿的是一件更古老的物什,那是用竹条编起来的两个大框,这也是龟背架上四边形网格的由来。当上下两个框合拢之后,需要用绳索将竹框边缠绕起来,令里面置放之物不致掉落。以青铜模仿竹编,以先进模仿原始,其实并不奇怪,信息时代依然如此。比如,电脑系统的桌面,模仿的也是实体的办公桌桌面,甚至连回收站的图标也跟我们办公桌旁的垃圾桶一模一样。

        三星堆龟背的体量很大,如此大的网格,里面置放的是一整块巨大的美玉,这块玉很可能就是古蜀国的镇国之宝。

        “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以匣中之龟甲、美玉被毁,来比喻国运的颓败。华夏对龟与玉有着一种图腾般的崇拜,古蜀国也深受其影响。

        置美玉于青铜龟背架中,第一个功能便是保护。但为什么不将玉放于一个完全封闭的青铜匣之中呢?这样不是保护得更好吗?推测起来,它还有第二个重要功能——展示,让这块玉呈现于世人的眼前,以显示古蜀国强盛的实力,以及古蜀人对玉的向往。

        总体而言,龟背架应当是一件以实用为主的青铜器。对那块镇国美玉,既保护又展示便是它的主要功能。不过,这不妨碍在3000多年后,它以其独特性成为7号祭祀坑的“镇坑之宝”。若说三星堆龟背架只讲实用、完全没有想象力,却是不对的。这件器物并没有用青铜制成龟或者龟甲,而与玉同置于青铜匣中;这就是将龟甲变成了匣,以“龟含玉”的形态,完美结合了图腾崇拜、展示和储放等功能,在写实之中依然有着抽象意味。

        鸟足曲身顶尊神像

        匪夷所思奇妙组合

        与大巧若拙的龟背架相比,同样在6月14日出土于8号祭祀坑的倒立顶尊青铜像,就显得极为奇谲精妙。

        三星堆鸟足曲身顶尊神像

        这名倒立青铜人(或者说神),头顶一青铜尊,双手撑于一青铜罍之上,脸朝前方,遗憾的是它的身子缺失了。正当世人对于其身体形状猜测纷纷时,仅仅两天之后,谜团就解开了。6月16日,三星堆考古研究团队宣布:8号祭祀坑新发现的顶尊青铜像与1986年2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鸟脚残部拼对成功。这件合体后的文物,被重新命名为鸟足曲身顶尊神像。这件青铜器的身、足两大主体部分,从入坑之时开始分离,在地下埋藏3000年后,神像终于完整复原。青铜神像头顶一尊,手撑一罍,而尊、罍都是古代的酒器。

        古蜀人的想象之奇,这件鸟足曲身顶尊青铜像又添一证据。说奇,首先是造型奇。曲身倒立,这种U字形的姿势别说一般人,连体操运动员也做不出来,非从小接受训练的杂技演员不可。更奇的是青铜像身体上各种部件的奇异组合。1986年出土的青铜鸟脚有人(或神)之身,而身体的末端则是伸出的两只利爪(其中一只已缺失),这种组合极其富有想象力,鸟爪变成了人的尾鳍,使得这位三星堆的“杂技演员”又颇像美人鱼。

        若单独剖析1986年出土的青铜鸟脚(即被网友称为“大长腿”者)又更有无尽意趣。粗一看,鸟脚上部纹饰繁复,中部膝盖关节膨大,底端利爪突出,很像科幻电影中的机械腿。再细一看,玄机尽在膨大的膝盖处。原来那个关节是由一只鸟的爪踩着另外一只鸟的头组成的,这只鸟头有着大眼,喙还是弯曲的锐钩,显然是一只鱼老鸹。鱼老鸹学名鸬鹚,是古蜀人在由岷山向成都平原迁徙过程中,发展为渔猎部落时的图腾。

        考古工作者将三星堆鸟足曲身顶尊神像成功“合璧”

        再细看,还会发现第四奇:鸟足的踝关节,又其实是另一只鸟的头,而头下方的喙同时是鸟足之爪;而且它还是第二只鸟(鸟头为膝关节那只)的长尾,最终成了曲身倒立人的尾鳍。也就是说,这只“大长腿”其实是由三只鸟组成的,它们分别构成了这条腿的上、下两部分;然后这整条腿又成了人的身子。

        从三星堆到金沙

        创造力无与伦比

        古蜀人对于人体及动物体不同部件进行组合,真是信手拈来。这种风格,也从三星堆时代延续到了金沙时代。金沙遗址曾出土过一根金冠带,为一层厚度仅0.2毫米的金箔。金冠带之上的图饰,跟三星堆金杖上的射鱼纹几乎没有差别,显示出二者在文化上的延续性。

        8号祭祀坑发现的倒立顶尊青铜像与1986年2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鸟脚残部成功拼接合体,组成鸟足曲身顶尊神像

        奇的是金冠带上的鱼嘴呈一弯钩。此外,金沙另外出土有一种鱼纹金带,金带上鱼的嘴部也带有极长的锐钩,或者说更像是鸟喙。这种奇异的组合所表现的,显然是凫(鸬鹚)与鱼的合体,二者皆为古蜀鱼凫部落的图腾。由“鸟爪+鸟头”构成膝关节,“鸟头”构成踝关节,“鸟腿”成为人的身子,“鸟喙”成为人的尾鳍,这种结构极其复杂的形态融合,让人不由想到修辞学上的一个词——双关。一件物什,既是A又是B,甚至还是C或者D,再借助巧妙的构思和精湛的技艺,它所生发的象征与寓意,已经远远大于单纯的A或者B之表象。这又让人想到修辞学上的另一个术语——比喻。

        说到想象力,人类最爱引用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三星堆的古蜀人,取肉眼可见之表象为素材,重新进行匪夷所思的组合,创造出了现实世界并不存在的形象,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具有爆炸般的震撼力。不得不说,三星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是鲜有对手。(文 何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