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又一年,2022年是农历壬寅虎年。自然界中,虎是“百兽之王”,威武、勇猛、雄健,长啸于山林之间。中国传统文化中,虎是祥瑞之兽,受人崇拜。从“山中之君”到图腾之虎、白虎、伏虎、镇宅之虎,自古以来的人们谈虎、崇虎、刻虎、画虎、剪虎,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中国虎文化。
虎在地球上出现已有二百万年以上的历史,考古资料显示,老虎的故乡在中国,中国河南地区的古中华虎即是老虎的祖先。1987年,考古人员在河南省濮阳市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墓葬中,首次发掘出了蚌壳砌塑的龙、虎和器物,该遗址确定为大约距今6500年前的伏羲时代。
从古至今,人类对于老虎的情感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远古时期,由于当时的人类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因此对虎产生畏惧。大量形成于后世的成语:羊入虎口、为虎作伥、养虎遗患、狐假虎威、虎口余生等,便反映了人类“畏虎”的意识。史料中的各类文献,常把一些可怕的东西都比作老虎,如虎狼之国、伴君如伴虎、苛政猛于虎等。但古人并没有因为“畏虎”而把虎推向对立,而是逐渐产生了“敬虎”“崇虎”的风俗,如羌戎氏族以虎为图腾,巴人把白虎尊为祖先。
古代官方的记载中,虎常被视为军队和权力的象征。《孟子》中用“虎贲”来代表勇士、武士,“贲”同“奔”,是如虎奔跑以示勇猛的意思;汉代设“虎贲校尉”“虎贲中郎将”,均为高级武官;标志军权的兵符也被做成虎形,称作“虎符”。
而在民间,因方言中“虎”与“福”谐音,老虎被视为驱邪纳吉、护佑平安的瑞兽。根据汉代《风俗通义》记载,“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因此虎是比钟馗、秦琼和尉迟恭更早的门神;许多地区普遍流行着这样的风俗:刚出生的孩子要穿虎头鞋、戴虎头帽、着虎衣、抱虎枕,以护佑小孩健康勇敢;以老虎的形象做成的元宝、装饰鱼和铜钱,则有看护家财、镇宅辟邪之意。如今虽然许多风俗都已经不再流行,但吉祥喜庆、虎虎生威的瑞虎形象,仍流传在国人内心。(文 陆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