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2022年第3期
        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 > 《天府广记》杂志 > 2022年第3期 > 详情
        寻秘 | 花蕊夫人究竟有几人?
        发布日期:2023-02-19 15:24:52 来源:成都市下载bst365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bet体育赌博

        提起蜀中才女,花蕊夫人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凭借着一首:“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令后世流传着无数与她有关的传闻逸事。但实际上,中国的历史上不仅仅只有一位花蕊夫人,五代十国时期,有几位被称作花蕊夫人的女性,她们不仅容貌美丽,而且能诗善赋,多才多艺。有关她们的事迹,多散见于五代至两宋的各种史籍之中,因其所处时代相同,且又均被称为花蕊夫人,因此许多记载存在颇多张冠李戴之嫌,那么历史上的花蕊夫人到底有几位,她们各自有着怎样的传奇呢?

        花蕊夫人画像

        谁是第一位“花蕊”?

        提起花蕊,自然令人联想到那凝露初绽、娇艳绝美的花之芯、花之蕊。以花蕊命名皇帝宠妃,意即连花儿都不足以形容其美丽,花蕊才差可比拟,这就是花蕊夫人名称的由来。

        虽然最为有名的“花蕊夫人”为前蜀王建的小徐妃和后蜀孟昶的慧妃。然而,首擅花蕊之号的当属前蜀赵氏。她非皇妃,是前蜀皇帝王建属下内枢密使潘炕的美妾赵解愁,她母亲生她时梦见吞吃了海棠花儿,因此她有倾国倾城之貌,还擅长作词作曲,史书记载她“善为新声及小词”。这个多才多艺的美人吸引了王建,他想娶赵解愁,而被潘所拒,“时人服其(潘炕)有守”。潘炕没有为了讨好皇帝而将自己的美妾献上算是有守,而王建没有因为一个美女而为难甚而杀掉潘炕也还算大度。这是题外话。因此最早号花蕊者,当为赵解愁。

        虽然王建没能得到最早的“花蕊”赵解愁,但他的后宫却迎来了另一位花蕊夫人。宋代蔡绦《铁围山丛谈》记载:“花蕊夫人,蜀王建妾也,后号小徐妃者。大徐妃生王衍,而小徐妃其女弟。”前蜀王建徐妃之后的第二位花蕊夫人,是后蜀孟昶的慧妃。清人吴任臣《十国春秋》记载:“慧妃徐氏,青城人。幼有才色,父国璋纳于后主,后主嬖之,拜贵妃,别号花蕊夫人,又升号慧妃。”其实,当时还有另一位被称作花蕊夫人的女性,南唐李煜的宫人,据史书《十国春秋》记载:“又有南唐宫人,雅能诗,归宋后,目为小花蕊。”看来,南唐的小花蕊也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女性,不过,她虽与后蜀花蕊夫人为同时代人,但其得名为小花蕊,则在降宋之后了。

        前蜀花蕊夫人小徐妃,是和姐姐大徐妃一同入宫成为王建的嫔妃的。大徐妃生王衍,小徐妃为王衍姨母(一说小徐妃为王衍生母)。大徐妃所生之子王衍为王建幼子,按理不能立为太子。然而,大小徐妃仗着王建的宠爱,又用金钱买通当朝宰相张格,终于确立了王衍的太子地位。王衍即位之后,大、小徐妃“姿风月烟花之性,驾辎车骈于绿野,拥金翠于青山,倍役生灵,颇销经费。”?荒淫无度的王衍不理国事,经常与母亲、姨母游山玩水,最终吞下亡国的苦果。王衍继位七年,前蜀就被后唐所灭。在押往长安驿的途中,全族被戮。

        前蜀主王建的陵寝——永陵,三位花蕊夫人中的两位都与王建颇有关联

        谁写出了《宫词》?

        大小徐妃人长得漂亮,还经常吟诗作赋。每游玩一处,都留有诗篇,其中不少为人称道。但最着名的是花蕊小徐妃所作、享誉文坛千年的《花蕊夫人宫词》。

        绢本唐仕女图。唐朝与五代十国时宫廷女子颇为多才多艺,花蕊夫人却是当中最杰出的一位 玲子 供图

        “宫词”乃是我国古代文学一种独特的文体,专门表现宫廷禁苑女子生活。这种文体创自中唐着名乐府诗人王建,为五代及宋以后历代帝王、后妃及王公贵族创作宫词所效仿。《花蕊夫人宫词》在众多宫词中很有影响,且首次出自女性之手。我们来看其中几首:“龙池九曲远相通,杨柳丝牵两岸风。长似江南好风景,画船往来碧波中。”“秋晓红妆傍水行,竟将衣袖扑蜻蜓。回头瞥见宫中唤,几度藏身入画屏。”“殿前宫女总纤腰,初学乘骑怯又娇。上得马来才似走,几度抛鞍抱鞍桥。”

        《花蕊夫人宫词》的发现很偶然:宋朝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非常重视经济文化的重建。朝廷令各地进献图书。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负责审定各地所献图书,看哪些书可由国家收藏保存。王在审定四川、湖北、陕西等地进献的图书时,发现一本破损剥脱的书中有张残旧的纸上写有“花蕊夫人诗”字样,为花蕊自己手写。王安国令人将这些诗缮写入馆,回家后还对哥哥王安石口诵数篇。当时很多朝廷要员也看了此书,于是这本《花蕊夫人宫词》在当时“盛行于时”。

        然而谁是《宫词》作者呢?宋朝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是后蜀花蕊夫人。《铁围山丛谈》记载:“及孟氏再有蜀,传至其子昶,则又有一花蕊夫人,作《宫词》者是也。”明人毛晋编撰《三家宫词》时,力主其说。直到20世纪40年代初,着名学者浦江清先生发表《花蕊夫人宫词考证》一文,考证出宫词作者为前蜀皇帝王建之小徐妃。从而使前人之谬、千古之惑于此而解。

        《宫词》中有“法云寺里中元节,又是官家降诞日”之句,“中元节”为农历七月十五,“官家降诞日”就是皇帝生日。若《宫词》作者为孟昶之妃,则此官家非孟昶莫属,而孟昶的生日所有史书均记载是在十一月,只有前蜀后主王衍的生日在七月十五;另外《宫词》所咏皆前蜀宣华苑事物,因此,浦先生认为作者当为前蜀花蕊夫人所作。

        “花蕊夫人”姓什么?

        前蜀皇帝王建的花蕊夫人姓徐,这是没有异议的。而有关后蜀皇帝孟昶花蕊夫人的姓氏,史书上却有两种记载:一曰姓费,一曰姓徐。宋人陈师道《后山诗话》记载:“费氏,蜀之青城人,以才色入蜀宫,后主嬖之,号花蕊夫人。”另一说为徐氏。《能改斋漫录》记载:“蜀伪主孟昶,徐匡璋纳女于昶,拜贵妃,别号花蕊夫人……陈无已(师道)以夫人姓费,误也。”

        那么,后蜀花蕊夫人究竟是姓费还是姓徐呢?宋人黄休复《茅亭客话》有一则记载,其内容大致是说孟昶初年,徐光溥家水井中有彩虹入井饮水,光溥的母亲就说:王蜀(王建前蜀)时,有彩虹入我们家水井中,王先主(王建)娶我们家女子为妃;今彩虹又入我家,必定有女子为妃后,男子为将相,彩虹入井就是先兆。未过十天,她的女儿被选入后蜀宫中,后来此女与后蜀皇帝孟昶一同降宋,她就是惠妃(即后蜀花蕊夫人)。据此,我们可以确切地知道,前蜀花蕊夫人与后蜀花蕊夫人属同一家族。

        宋灭后蜀,孟昶举族降宋,花蕊夫人与孟昶被押送至宋都汴京(今开封),最后客死他乡。

        有关后蜀花蕊夫人的轶事传闻非常多。据苏东坡回忆,在他七岁时,曾听到眉山一个姓朱的老尼姑给他讲过孟昶与花蕊夫人避暑摩诃池的故事。当时,这个尼姑曾随其师傅进入孟昶宫中,有一天,天气非常炎热,孟昶与花蕊夫人夜起避暑摩诃池上,孟昶还作词一首,这个尼姑给苏东坡讲故事时还能背诵这首词。40多年后,苏东坡只记得首两句词的内容:“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因此,他闲暇时寻思,会不会是《洞仙歌令》呢?于是根据首两句词续写:“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只恐流年暗中偷换。”

        另有一首孟昶的《玉楼春》词:“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一点月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起来琼户悄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有学者将这两首词比较后认为:《玉楼春》当系删节《洞仙歌》而成,从而认为《玉楼春》当系伪托,并非孟昶所作。

        “花蕊夫人”是烈女吗?

        有关后蜀花蕊夫人的轶事传闻颇多,其中以“蜀道题词”“奉诏作诗”及“悬像祀昶”三则最广为人知。

        “蜀道题词”说的是花蕊夫人于国亡之后,北上入宋途经葭萌驿时,感念故国灭亡,心中哀伤,作《采桑子》词上阕:“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声声闻杜鹃。”书未毕,为军骑所催,后人续之云:“三千宫女皆花貌,妾最婵娟。此去朝天,只恐君王宠爱偏。”实际上,花蕊夫人入宋路线是由眉州乘船经三峡到达汴京,并未北上经葭萌驿道,此词纯属后人虚造。

        “奉诏作诗”说的是后蜀花蕊夫人入宋之后,太祖赵匡胤悦其才色,让她入备后宫,并令其赋诗,花蕊夫人口诵《国亡》诗云:“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这首诗的原型当属后唐兴圣太子李继岌的一名王姓随从奉旨所作,所咏之事为前蜀后主王衍亡国之事。据五代何光远《鉴诫录》所载:故兴圣太子随军王承旨(失名)有咏后主出降诗曰:“蜀朝昏主出降时,衔璧牵羊倒系旗。二十万人齐拱手,更无一人是男儿。”两诗相较,只略微改动了几个字,可见其或系前人之作,或系后人虚造。

        “悬像祀昶”说的是花蕊夫人于蜀亡之后,心不忘蜀,于宋宫中奉祀孟昶之像,太祖问是何神,花蕊夫人谎称为诞子之神张仙(一说为灌口二郎神),太祖于是令天下供奉此神。此说也经不起推敲,据史书记载,孟昶亡国被送往开封后,赵匡胤多次接见过孟昶。正如清人赵翼《陔余丛考》所云:“昶之入汴,宋祖亲见之,花蕊夫人果携其像,宋祖岂能不识别,而敢以诡词对。”综合有关花蕊夫人“蜀道题词”“奉诏作诗”等轶闻,则所谓花蕊夫人“悬像祀昶”也属后人虚构,其目的无非是塑造一个才貌双全的后宫烈女罢了。

        自宋以后,后蜀花蕊夫人被认为是百首宫词的作者,加之有关后蜀花蕊夫人的轶事传闻也众说纷纭,因此后人有大量诗咏怀后蜀花蕊夫人。清?王培荀《花蕊夫人故宅》:“绝代佳人不易生,可怜倾国与倾城。海棠委地香销歇,谁道名花又向荣。”清?黄俞《花蕊夫人宅》:“歌舞当年进蜀王,应怜遗址牧牛羊。茸茸细草堆芳径,漠漠寒烟覆短墙。城上竖旗千载泪,宫中题恨满帘香。英雄多少湮荒土,不及夫人姓字香。”近人张大千画花蕊夫人像并题诗:“青城辇道尽荒烟,环佩归来夜袅然。差胜南唐小周后,宋宫犹得祀张仙。”

        岁月匆匆,千年已逝。关于“花蕊夫人”这个传奇女子的名号,到今天已笼罩上颇多的迷雾,其实无论历史真相如何,花蕊夫人已经和成都才女的印象紧密融合,难分难舍。透过那一抹艳影,我们能眺望到,千年之前蜀地的繁华富庶;也能感受到,蜀中女子多才气的精彩往昔。(文 王璞丨图 甘霖)

        下载bst365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bet体育赌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