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2022年第4期
        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 > 《天府广记》杂志 > 2022年第4期 > 详情
        名人 | 刘锡玲写生南丝路 春燕世界殊
        发布日期:2023-02-20 17:50:39 来源:成都市下载bst365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bet体育赌博

        刘锡玲,字梓谦(一作子谦)。因晚年重听,故自号“聋道人”,别号自闻居士。祖籍浙江,世居四川,1848年出生于成都华阳中兴,1923年病逝于成都。曾任陕西汉中知府幕、中书阁中书等,积极参与维新运动,为清末民初成都的教育、公益事业,贡献甚多。又曾在成都、重庆一带卖画、授徒,40岁之前喜用干笔、秃笔、硬笔作画,40岁之后弃笔专攻指画。他以“我用我法”为艺术标榜,并且以指画为载体,树立起近代中国画坛的另一面旗帜。

        刘锡玲《四季花卉四屏》

        南丝绸之路写生第一人

        1881年,33岁的刘锡玲奉朝廷之命勘制《筑南道里图》(即“山川地貌图”)。他身背画架,沿着汉武帝时期司马相如开辟的南丝绸之路“灵关古道”,或骑马,或徒步,穿越邛崃山系与大相岭、小相岭等无数山川河流,深入人迹罕至的丛林、绝壁、虎狼出没、路人畏行之地,行程1200余里,边勘察,边写生,共绘得写生册页200余幅。此后选取佳作83幅,每幅画均亲自撰以传神的诗句,初裱成集,题为《邛崃叱驭图》。这一艺术精品涉及南丝绸之路灵关古道沿途的各个地区,如百丈、名山、卧龙、大塘、雅安、荥经、龙门、邛崃等,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了历史的自然面貌和人文、经济等信息。作品卷帙浩繁,气魄宏大。

        南丝绸之路灵关古道系北起成都、南至凉山西昌市的一段古道,包括邛崃山系的大、小相岭,沿途地广不盈丈,高峡深谷,壁立万仞,溪流湍急,人烟渺茫,路途十分艰险。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位中国画家,能够像刘锡玲这样行走全程,深入灵关古道全景写生。这些画详细逼真地描绘了130多年前四川邛崃山系的地貌风情,是南方丝绸之路巴蜀灵关古道的艺术再现,是刘锡玲的笔画写生山水巨作,也是他迈向成名的巨作。

        刘锡玲曾三次携带《邛崃叱驭图》进京,与前辈、学者、名流或政坛宿老切磋讨论,在学界引起轰动,学者名流纷纷题跋予以赞赏。“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为之题写标题,装裱后复请御史高树对各页所题诗词逐句推敲、修改、润色、审定,最后再题写于各册页的绫边上。题跋的名士有晚清成都状元骆成骧、“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四川富顺人刘光第等共55位,题跋80余幅,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此外,刘锡玲还有指画写生山水巨作。1899年,他从北京回川,沿途画有指画折叠式长卷《长途流行图》,可惜被毁。

        1915年,刘锡玲的《桂湖春燕图》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获得金奖

        中国画世界夺金第一人

        1915年,为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美国旧金山举办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刘锡玲的《桂湖春燕图》与高剑父的国画、郎世宁的《百骏图》获得金奖。高剑父(1879年—1951年)是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画派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中国传统美术的革新者和中国现代美术的先驱者,代表作有《东战场的烈焰》《松风水月图》《江关萧瑟》等。郎世宁(1688年—1766年)是意大利米兰人,在中国从事绘画50多年,清代宫廷画家,为清代宫廷十大画家之一,代表作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等。刘锡玲能与这两位伟大的画家并肩齐列,足见其当时影响之大。

        《桂湖春燕图》横推,绢本,纵1米,横2米。画上小桥流水、古柳稚芽;春燕翻飞、喧嚣鸣叫。雏燕春柳的蓬勃生机与古桥湖石的厚重沉稳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湖边的老柳,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捋须而立,欣慰地望着这春色美景……画面以浅黄作底,辅以赭石色,另点缀黑、绿、红,色彩效果既古朴悠远又生动明快。更为独特的是,这是一幅指画,毛茸茸的燕羽、柔嫩的渚上小草、没骨的柳枝,令人难以置信的细节之处都是指头画出来的。特别是画中上下翻飞的36只雏燕,燕子上下翻飞各态与旧法翎毛画法迥别,只寥寥数笔,点染而成。画正面飞鸟是刘氏的独创,旧法画鸟皆画侧面。上下飞鸣,重集之势,重在神韵,形态因之而生,超越有形才有神的境界。观此画不仅耳际响起鸟鸣之喧嚣,更能感到飞鸟扑面而来、躲闪不及的气势。有人这样评价此图的鸟:中国花鸟画中的正面飞鸟尤其是正面飞燕,是刘锡玲的独特创造,人称中国绘画三绝:“刘锡玲的燕,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

        刘锡玲是中国绘画第一次世界级金奖得主之一,他的《桂湖春燕图》是其指画登峰造极的历史见证和殊荣,在中国美术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从而成为我国继高其佩后的又一代指画宗师。

        中国版画艺术奠基人

        清光绪末年,时在北京的刘锡玲应北京荣宝斋诚邀为笺纸版画作图,是北京荣宝斋印制的第一批笺纸之一,即《聋道人百种诗笺谱》《自闻居士白花笺谱》和《七十二候笺谱》,其中部分选入鲁迅、郑振铎编辑的中国近现代木版笺谱画集《北平笺谱》。其中,《百花诗笺》被视为研究中国版画艺术的重要着作之一。因此《民国刻本经眼录》甚至如此评价:鲁迅是中国版画艺术的开拓者,而刘锡玲也是中国版画艺术的奠基人之一,时与齐白石、吴昌硕齐名。

        刘锡玲取得如此成就,与两个人有关。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勤学不辍,早年曾随工笔画名家、同乡华阳人周瀛亭习画,又与长于诗文、篆刻、书法的顾印愚(1855年—1913年)研习诗词,从而奠定了诗画双绝的基础,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他的绘画干练刚劲,喜用干笔、秃笔、硬笔作画,笔触刚健有力。1890年之后,即42岁之后,刘锡玲在绘画上开始了技法上的根本转变,即放弃用毛笔作画,而以手指代之,也就是效法指画大师高其佩而专攻指画。指画,即以指头乃至手掌配合作画,是中国画的一个特殊品种。刘锡玲的指画,以心驭指,以指代笔,意到指到,形似神似,“指头千变出烟云”(刘光第语),山水、竹石、人物、花卉、翎毛,无不精妙。尤以墨竹、兰草最为传神。从清代高其佩以来,刘锡玲的指头画,可谓承继传统、出类拔萃。

        刘锡玲目前存世作品较多,四川博物院、重庆市博物馆、武侯祠博物馆、李劼人故居等均有收藏,甚至一些县级文管所也有藏画,如会理、新都、中江、珙县。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聋道人指画经典》一书就收录有110多幅作品。

        兴办四川第一所女校

        刘锡玲入仕,曾任汉中知府幕、济南府幕、孚琦将军幕,47岁时跃升中书阁中书,不久辞官,在京售画、课徒。此间不少画作,署款书法多由同乡、着名书法家傅世炜题写,刘傅二人,书法画艺堪称双绝。时年适逢河北大旱,聋道人举办画展义卖作品,将所得2000两纹银全数捐赠灾民,一时誉满京城。

        下载bst365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bet体育赌博

        居北京时,刘锡玲与四川同乡杨锐、刘光第等同居北京宣南之伏魔禅院,故与维新志士交游甚厚。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蒙难,他受打击甚大,遂闭门谢客,作诗叹曰:“耳聋不知万籁音,自弹弦索声可听。羞惭怫郁不自得,更酌白酒倾瓦瓶。”1902年在《坐卧道人图》中夫子自道:“收尽放心万虑空,卧仙常卧白云中……真诀谁知藏混沌,品高先要学痴聋。”刘锡玲自号聋道人,恐怕不仅仅是有耳疾,应是另有深意,正所谓“耳聋心不聋”。

        1907年,刘锡玲奉命东渡日本作文化交流访问,同时带队四川官费(庚子赔款返学金)留学生十余人去日本留学,其中有他的长子刘尔嘉和颜楷诸人,这些留学生回国后均成为国家杰出的人才。1909年,他离京重归故里,将成都文庙街东侧里仁巷老宅略事翻修,起名“三迟楼”——自嘲结婚迟、生子迟、弃笔(以指代笔)迟。楼为一排三间窗明几净悬于池塘上的草屋,窗外花树繁密,室内布置典雅,先生即长年在此画画吟诗作文。院子中有一方池塘,筑有小桥和草亭。此外,还有“再耐庵”“瞻圣楼”“平安草堂”“天然室”等布局精巧的小庭院。实乃大隐隐于市也。

        刘锡玲在“三迟楼”开办“国粹画馆”讲学。“平生不让陶彭泽,石上横眠尚把杯”“一灯秋影清难寐,再阅人间未读书”,表面闲适幽静,心中却牵挂苍生。他热心教育和公益事业,与成都名士、教育家陆逸之一起兴办了四川第一所女校——淑行女子学堂(四川省女子师范学校前身),聘请日本女教师任教。他还兴办四川省蚕桑学校,参与四川省“红十字会”的筹建,支持四川保路运动等,做了许多兴国利民的好事。

        1923年刘锡玲病逝于成都,享年75岁。当时文化界评悼:“先生历经名山大川,九州浩瀚,观人情物态之变幻……一一寓之于画。走云遁风,波轩石转,千姿百态,不袭故常。先生绘画题材广泛,无论山水人物,竹石花鸟,莫不神形毕肖,尤以指画驰誉海内外。”

        2002年3月,省博(今四川博物院)旧馆闭馆前的告别展即为《清末指画名家刘锡玲作品展》,展出作品中就包括《邛崃叱驭图》,其《川中八景图》描绘了峨眉、青城、邛海、剑门等风景,题画诗也画龙点睛,美诗美画写尽了蜀中锦绣山河的无限风光。(文丨图 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