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2019年第10期
        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 > 《天府广记》杂志 > 2019年第10期 > 详情
        【影像】中国民航飞行员诞生记
        发布日期:2019-12-03 15:30:53 来源:成都市下载bst365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bet体育赌博

        2019年9月29日至10月3日,四川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在广汉市举行,一批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精、尖”产品集体亮相,还有精彩纷呈的特技飞行表演让观众大饱眼福。

        在自豪和惊叹的背后,人们不禁好奇:中国的民航飞行员是如何选拔的?他们又将接受怎样的磨砺与训练,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飞行员?为此,我们走进位于四川省广汉市的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解密中国民航飞行员的成长之路。

        一部民航史的缩影

        最近几年常去广汉市,走在三星堆博物馆里,常听到空中传来的“嗒嗒”的马达声,天气晴好的日子,还能看到一架架小飞机在云层中穿梭。原来,全球最大的飞行学院就在广汉,中国90%的民航飞行员都是从这里飞上蓝天的。

        这些飞机是因何来到广汉的?说起来还跟“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有关。

        1955年,印尼、印度、缅甸、巴基斯坦、锡兰(今斯里兰卡)五国发起的万隆会议邀请中国参加,中国政府决定由周恩来总理带队出席,当时中国还未开辟国际航线,只有租借印度国际航空公司的“克什米尔公主号”前往万隆。周恩来由于接到缅甸总理乌努的邀请,临时更改路线,从昆明经缅甸仰光前往印尼首都雅加达,其他代表团成员则按计划搭乘“克什米尔公主号”。“克什米尔公主号”起飞约5小时后爆炸,11名代表团成员全部罹难。

        几十架飞机,见证着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的变迁。

        闯过百余道关卡,飞行员的选拔可谓百里挑一。

        中国90%的民航飞行员都是从这里飞向蓝天的。

        半个多世纪以来,地处西南一隅的学校成为中国民航当之无愧的摇篮。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后,中国政府意识到民航发展的重要性,决定成立飞行学校,并在全国范围内考察校址,四川省新津县很快得到了航天专家的一致青睐。“二战”期间,为配合美军第58重型轰炸机联队对日本本土的轰炸,四川先后修建了新津、邛崃、彭山、广汉等16座军用机场,新津机场总面积9035 亩,仅次于浙江金华机场,是当时中国第二大机场,可供美军“B29”重型轰炸机起降,并一度作为美国援华空军指挥部;而四川历来是大后方,环境安定,也利于组织飞行训练。

        1956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航空学校成立,当时仅有的一架飞机,是从成都太平寺机场借来的前苏联产“雅克18”。1960年,中国最早的民航队伍,“两航起义”(1949年11月9日,中国航空公司与中央航空公司通电起义,12架CV-240型与XT-610型飞机从香港启德机场回到北京)的部分飞行员也加入航校,也就是这一年,“十四航校”总部迁往广汉,新津转为分校,此后遂宁、绵阳、洛阳分校也相继成立。1987年11月,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在学校门口,见到74岁的魏正清先生。他精神矍铄,声如洪钟,是“十四航校”第3期学员,对这段历史可谓如数家珍。他说,起初民航飞行员是从军队选拔的,1958年8月,18岁的他从张家口军用机场转入航校,同期有120名学员,此时航校已有前苏联产“安2”与国产“运5”30架,训练科目有起飞降落、仪表飞行、超低空飞行等,还有专门为备战练习的夜间飞行与空投。在飞行50个小时后,魏正清顺利毕业,留校当教员直至退休。

        魏正清驾驶的“运5”,如今依旧静静停在学院的空地上,这是我国第一种自行制造的运输机,由南昌飞机制造公司生产,1961年还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尼泊尔国王做专机,尽管已服役逾半个世纪,因飞行稳定、运行成本低廉,至今宝刀不老,还常用于农业的播种、灭蝗与空军训练。它旁边编号“676”的“伊尔14”,是前苏联制造的活塞式短程运输机,周恩来总理生前曾多次乘坐,退役后曾短暂用作训练机。

        “你身边的这架飞机,很多中国人都还记得——三叉戟。”魏正清指着一架蓝白相间的飞机说,“它由英国德·哈维兰公司研制,共生产了117架,其间中国陆续购入39架,这也是世界第一种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具有全自动着陆能力的客机,在航空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几十架飞机,见证着学院的变迁,更如同一个博物馆,记录着中国与世界民航的进化史。

        世界最大的民航飞行员学校

        2011年,在上海举行的亚太地区民航飞行员培训峰会上,澳大利亚独立支线航空公司所属飞行学校(AAPA)董事长吉姆·戴维斯宣布AAPA为亚太地区最大的民航飞行员培训学校。而当他听说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每年招收2000余名飞行员,占地16000亩,拥有5个机场以及236架初、中、高级教练机时,遂将亚太最大的桂冠拱手相让。事实上,在全世界范围内,这样的规模也无人能出其右。

        从当年只有一架飞机的航校,到全球最大的飞行学院,50多年来,这个地处西南一隅的学校,成为中国民航当之无愧的摇篮——迄今共培养2.4万学员,中国90%的民航飞行员都来自这里,被誉为民航的“黄埔军校”。

        在中国,飞行员被誉为“天之骄子”,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飞行员,则要经历炼狱式的考验,迎接一轮轮的淘汰,首当其冲的便是选拔。每年,约有8万名学子在全国各地报考飞行员,经过身高、视力的初步检查,大约只有30%进入复检。

        第二年初春,通过初检的学生会来到学院或者指定医院,接受更为严格的“大体检”,校医院宋庆松副院长每年负责考生筛选,他说:“飞行员的选拔有着严格的标准,其实每项要求都是飞行的特殊性决定的,比如身高不低于168厘米,坐高90—96厘米,腿长大于74厘米,之所以有这些规定,是确保飞行员驾驶飞机时能灵活操作桨舵;再比如转椅,测试平衡能力,考生在转椅转动时头还要摆动,在两个方向同时出现加速度,造成人体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如果出现呕吐、面色苍白、出大汗等状况,以后可能出现错觉,造成飞行事故。”此外,考生还需通过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内科、神经科等近130个项目的检查,只要一样通不过,便与飞行无缘。

        民航飞行员日常操练,练就一身过硬本领。

        飞行学院的教师在做机前指示。

        理论课必须认真学习,互相切磋。

        下载bst365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bet体育赌博

        摄影师冉玉杰对这样的筛选可谓记忆犹新,1976年他报考飞行员,在各项身体指标均合格的情况下,被查出鼻中隔偏曲。宋庆松解释说:“在飞行状态下,人体要承受非常大的压力,任何扭曲、偏曲都有可能出现安全隐患。”

        在130道关卡面前,突出重围的可谓凤毛麟角,综合高考成绩与英语成绩,8万名考生,顺利进入飞行学院的只有不到800人,真可谓百里挑一。

        与传统高校的班级管理不同,这些“准飞行员”被编成13支飞行队,每天清晨6点半列队,早、中、晚三次集合,晚上7点半对当天的学习进行讲评,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入校前两年,他们需完成《领航学》《飞行原理》《航空电子设备》《气象学》《航空法》等专业课程,专门为飞行设计的体育训练,也是他们登上飞机之前的必备功课。

        操场上,学生一队的新生毋宇弛与同学们站进一个个直径约2米的圆形铁轮中,身体很快跟着圆轮转动起来,这叫固滚,其目的是培养平衡感,提高飞行中的抗颠簸能力。毋宇弛告诉我,第一次上固滚才转了两圈,下来就天旋地转了,经过训练,他们要在1分钟内完成正反16圈才算合格。操场的另一端,另一些新生正在练习悬梯,悬梯可以围绕中轴做360度旋转,培养空中协调性。在完成专业与身体的准备后,这些“准飞行员”终于能在第三年来到机场,开始与蓝天的对话。(邹湘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