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下载bst365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bet体育赌博

        2019年第10期
        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 > 《天府广记》杂志 > 2019年第10期 > 详情
        【节气】重九佳节倍思亲——巴蜀地区重阳节溯源
        发布日期:2019-12-03 15:59:54 来源:成都市下载bst365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bet体育赌博

        每年一到重阳节,不管走到哪里,中国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的诗既写出了普天下人们的浓浓亲情,又记录了重阳节古老习俗的源远流长。

        登山远眺,归心归望

        据《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时九月九日宫中,妃子、宫女们要佩戴茱萸,吃蓬蒿饼,喝菊花酒,据说能使人长寿。菊花开放的时候,将茎、叶一起采来,掺进黍米酿酒,到第二年的九月九日,酒才可以喝了,所以称为“菊花酒”。曹丕《九日与钟瑶书》记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以推测“重阳节”名称最早见于三国时代。

        南朝时梁人吴均《续齐谐记》记载,汝南人桓景,跟随神仙费长房游学道术多年。一天,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汝家当有大灾厄。你应当赶快回去,跟即令家人各自缝作绛色纱囊,内盛装茱萸,系在手臂上,登高去饮菊花酒,此祸方可消弥。”桓景如师父之言办理,举家外出登山躲避。傍晚归还,鸡犬牛羊一时暴死。尔后世人九日登高,妇女佩戴茱萸囊,估计来源于此。

        初唐诗人王勃在成都作有《蜀中九日》诗云:“九月九日望乡台(遗址在今北门外驷马桥侧),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哪从北地来。”

        卢照邻也有在玄武县(今中江县)作的《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诗:“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杜甫的《九日》诗:旧日重阳日,传杯不放杯。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北阙心长恋,西江首独回。茱萸赐朝士,难得一枝来。

        这些重阳诗篇,饱含浓浓的思乡之情。

        梓潼七曲山,宜秋日登高。 邓崇刚 摄

        成都好,药市宴游闲

        高承的《事物纪原》记载:“唐代的王昌遇,是梓州(今三台县)人。得道,自号‘易玄子’。871年,九月九日,上天飞升。自此以来,天下贸易药物之人,都要在九月初集会于梓州城。八日夜晚,在州院街易玄子飞升冲上天之地点,贸易其所带来的药材。四川的习俗因此叫‘药市’,大天明而散市。”到了宋代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2年),燕肃龙图在该郡当知州,又延展为三天,自十一日方才罢市。如此,药市的起源是自王昌遇而始。

        老有所乐——成都公园一瞥

        据《四川记》记载:成都药市以九月九日(重阳节)最为热闹。此日早晨,取尽全川的药草、异物,与道人们全部集中。大帅、知府还要布置酒筵,行走药市之中以行乐,另外设置酒筵犒劳道人。此日早,士人们尽都进入药市中。习俗相传以为吸进药气可以治愈疾病,令人康宁。是日雨,人们就说有仙人在其中出入。诗僧张仲殊的《双调望江南》词就说:“成都好,药市宴游闲。步出五门鸣剑佩,别登三岛看神仙,飘渺结灵烟。 云影里,歌吹暖霜天。何用菊花浮玉醴,愿求朱草化金丹,一粒定长年。”

        京镗词《洞仙歌 重九药市》云:三年锦里,见重阳药市。车马喧阗管弦沸。笑篱边孤寂,台上疏狂,争得似,此日西南都会。 痴儿官事了,乐与民同,况值高秋好天气。不羞华发,不照衰颜,聊满插、黄花一醉。道物外、高人有时来,问混杂龙蛇,个中谁是。

        “药市”办在玉局观,成都官府要宴请监司、宾客僚属们于旧时后蜀的宣诏亭,晚宴会于五门。前后共三日,官家搭起幕帘的棚屋,以从事游览观赏。

        饮“重阳酒”,食“重阳糕”

        到了明清时期,重阳这一天成都市民也要去登高,他们往往到望江楼或是城内的鼓楼去蒸酒。

        据《洪雅县志·明嘉靖本影印》记载,九月九日,多以野菊酿酒,备来岁之用。而雅州府(今雅安市)、广元、屏山、盐亭等地,老百姓皆要登高,佩戴茱萸,食“重阳糕”,饮菊花酒。《蜀典》则记载:蜀地之人在九月九日要制作豨莶(xīxiǎn)丸,据说可以治疗肝肾气等病。

        新津、安岳、新都、金堂县等地,重阳登高是文人们的风韵雅事,有人会携带酒食登山,行酒令浮白饮酒,拈字韵分别题诗,极尽一日的欢乐。田家于这一天酿酒,叫做“重阳酒”,认为此酒最醇浓,可以久留,隔年拿来宴请客人。

        郫县、温江等处的“重九”,由于四野平坦,求一座小山丘也不得,一如白居易诗云:“下邽(gūi今陕西省渭南市)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重阳节”前后十天,温江人也要造 “重阳酒”,前九天又有吃素的习俗,叫做“斋九皇”。而彭山、灌县(今都江堰市)等地,除了登高、酿“重阳酒”,同时还要祭土地神。丹棱的重阳节,正房内必定要点燃火炉,民谚有:“九月重阳,移火进房”的说法。三台县则有“秋粮会”,此日又为“云台观会”,该庙距城三十里,前往进香者众多,其他县有走数百里前来赴会的人。(刘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