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 《瑞鹤图》以富贵华丽的格局寓意太平盛世。
秋意渐渐深了。清风阵阵徐来,阳光迷眼的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脑袋里冒出这几句诗,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小时候父母要我们背,结果我只记得这几句,不知不觉哼出来,觉得和秋日阳光,蛮配。
今年前些时候,我觉得时间好像停滞了,没有动,做每一件事情,都耗费心力,勉为其难。春天还没有感觉到,就进入了盛夏,酷暑难当,天天躲在空调屋子里,到了秋日,整个人才渐渐明朗起来。
老友打来电话,说,重阳节一过,菊花就要开了,约一下,去买处女菊吧,泡一壶秋水,品花蕊的清香,秋天是最好的季节啊。
小时候,重阳节没有这么被重视,我印象里,能记住重阳的,主要是秋天的花。重阳第一花,应该是菊吧。菊花开在秋日,在重阳最盛,金英带露,素萼迎风,菊花虽美,还得人的喝彩。宋代《东京梦华录》载,时人喜爱多种菊花品种,“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若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曰金铃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赏菊渐成气候,成都秋天人民公园的菊花展、菊花节,也一直延续下来。
簪花也是重阳习俗之一,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唐人的审美,自有风流高远之境界,是众多现代时尚人士也望尘莫及的。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戴的。不仅女子簪花,男子也可戴朵,古时汉族男女皆留长发插笄,人们在重阳登高赏菊时在发上冠带上插上几朵,“遍插茱萸少一人”,相思思乡情愫,婉婉转转地表达了。重阳簪戴,是男女老少皆宜的。
重阳还要做菊花酒。晋代葛洪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小时候,母亲爱说:“九月九,九重阳,菊花做酒满缸香”,然后差我们去买酒曲子,做一小坛菊花酒。那时候,我很不屑母亲做这样的事情,总觉得乡头乡脑的,从来没有仔细看过。长大以后,想学了,可惜母亲也老了。最近几年,我都在收集菊花酒的方子,想学做一坛,以纪念母亲。《太清记》云:“九月九日探菊花与茯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呵呵,是吗?有些茫然。母亲仙去已久,纵然我获得菊花酒之秘方,可是,待到重阳日,谁来就菊花?(一鸥)
清 吴宏 《拓溪草堂图》,描绘九月登高之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