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2020年第10期
        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 > 《天府广记》杂志 > 2020年第10期 > 详情
        天府 | 一段关于抗日战争的民间记忆
        发布日期:2020-12-16 18:01:27 来源:成都市下载bst365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bet体育赌博

        建川博物馆聚落位于大邑县安仁镇,占地500亩,建筑面积10余万平方米,拥有藏品1000余万件,其中珍贵文物4000余件。博物馆以“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为主题,现已建成开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抗震救灾等主题32座场馆,是目前国内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自2005年8月15日对外开放以来,累计接待观众2000余万人次。

        中国老兵手印碑林广场,钢化玻璃上鲜红的手掌印排山倒海地呈现眼前,令人心潮澎湃,国人到此,低头致敬。

        15年前,在抗战胜利甲子之际,由樊建川先生创建的建川博物馆,在成都近郊的安仁古镇开馆。第一批开放的均为抗战系列博物馆,包括: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不屈战俘馆、飞虎奇兵馆、川军抗战馆、中国老兵手印广场和1931-1945中国壮士广场。之后,日本侵华罪行馆、“援华义士”广场相继建成。

        飞虎奇兵馆(原馆名:援华美军博物馆),入口处的馆名由陈纳德将军遗孀陈香梅女士题写。

        日本侵华罪行馆

        铁证如山 不忘历史

        步入日本侵华罪行馆,迎面而来的是密密麻麻、列队整齐的1200件日军钢盔,隔着铁栅栏照样让人感觉到压抑和窒息。对面墙上“1931年日军蜂拥”几个大字,带你瞬间回到了“九一八事变”时的中国。

        日本侵华罪行馆展陈文物13000余件,按照1931年到1945年的“编年体”形式展开,适时穿插十二个专题:经济掠夺、细菌战、奴化教育、大屠杀、三光政策、化学战、奴役战俘和劳工、大轰炸、奸淫、慰安妇、中国战区大受降、日俘日侨大遣返。这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全面展示日本侵华罪行的博物馆。

        馆中有国家一级文物14件:侵华日军占领古北口木雕摆件、《日独战役写真帖》《青岛近傍图》、侵华日军明信片、侵华日军家书、侵华日机轰炸上海的炸弹碎片、《八一三日记》、日军暴行挥泪折扇、冯玉祥题记《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最新实测南京市详图》《荻岛静夫日记影集》《日军杀伤山东民众实录》《台湾省解征日侨遣送名册》、昭和二十年八月十五日《每日新闻》。

        正面战场馆内,“不灭倭寇誓不生还”的誓言犹然在耳

        中国老兵手印碑林广场

        国人到此 低头致敬

        步入建川博物馆聚落,最先感受到的震撼,来自中国老兵手印碑林广场。“国人到此,低头致敬”的石碑后面,钢化玻璃上鲜红的手掌印排山倒海地呈现眼前,令人心潮澎湃。

        每个手印的主人都是当年参加过抗战的老兵。手印都是老兵当年拿过刀枪、扔过手榴弹的右手留下的,旁边刻着他们的姓名和当年的部队番号。当时,他们年龄最大的99岁,最小的也有79岁了;有的已经去世,有的至今还健在。

        碑林使用的材质是钢化玻璃,采用腐蚀的方法将手印印在钢化玻璃上。这种材质坚硬透明,喻意老兵的心同天地阳光一样明亮而充满生机。色彩鲜艳的手印,象征老兵爱国牺牲的精神。每个钢化玻璃碑宽2.4米、高3.7米,基座用花岗石。现已制作手印碑155块,共有7440名老兵手印。当年拍摄建川博物馆纪录片时,细心的导演发现,在这数千留下手印的老兵中,有六位是用左手印下的,因为他们在战斗中失去了右手。

        中流砥柱馆

        团结一心 众志成城

        中流砥柱馆的建筑是由两个墩实的体块组成,寓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和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形成铜墙铁壁之力、排山倒海之势。序厅里,原馆名“共产党抗日军队博物馆”由开国上将吕正操题写。这根直径1.8米、高18米的柱子称为中流砥柱,设计取八路军的第十八集团军编制序列的象征数字。中流砥柱馆的主色调为红色,主要装饰材料为铜板,象征辉煌胜利。在胜利主题展厅中,陈列了三件一级文物:朱智麒的队员证、1939年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张际春颁发给朱子奇的委任令、太行新华日报社在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当天(1945年8月15日)印发的“日本接受投降条件的号外”,这些都是见证抗战历史的珍贵文物。

        这里还陈列着三份当年报道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珍贵报纸:1945年8月15日的《大公报》、日本《每日新闻》和《新华日报》,均为国家一级文物。此外还有一件国家一级文物丰子恺的《胜利之夜》。1945年8月18日,着名漫画家丰子恺创作了《胜利之夜》,樊建川于2001年从北京拍卖竞得。

        正面战场馆

        舍生忘死 精忠报国

        正面战场馆的基本色调为灰色,装饰材料为铝板,整体显得厚重庄严、简洁质朴。馆前一座“哀兵”战士雕塑引人瞩目。当国家和民族受到侵略、凌辱,将士悲愤激昂,奋起反抗,“哀兵必胜”。

        踏着红色花岗石的阶梯进入馆内,左右两面墙上挂满了瓷板像。这是在正面战场上牺牲的256位国军将领的瓷板像。他们在国家和民族存亡面前,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在艰苦卓绝的恶战中,精忠报国,捐躯疆场。

        正面战场馆全面再现了国民党军队与日军的22次大会战,重要战斗1117次、小规模战斗38000次,击毙日军40多万人,击伤日军100多万人。这也是中国大陆唯一一座全面纪念国军抗战的博物馆。

        不屈战俘馆

        历经劫难 真容不改

        不屈战俘馆建筑面积717平方米,外形借鉴自然山石经过扭曲、褶皱、断裂而生成的形态构造而成,极具特色。整个不屈战俘馆的地面全部用钢板铺设,墙面是裸露的水泥,如同进入监狱,营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甬道两边墙壁上悬挂的是由数百张中国抗俘的照片烧制成的瓷板像。他们历经劫难,真容不改,倾诉着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该馆的馆名由当年的抗俘、曾参加过花岗暴动的劳工大队长耿谆老人题写。出口走廊的两边墙上,是历次中国劳工的诉讼案,均无果。

        这座不屈战俘馆,在整个亚洲都是唯一。馆内陈列以大量珍贵的老照片和文物,反映在抗战中被日军俘虏的我方将士情况。其中,一位表情冷峻坚决、挺直胸脯的小战士的照片,让人眼前一亮。他是第68师的15岁战士季万方。他双腿挺拔,标准的立正站姿,表情肃穆、坚定,小眼圆睁,有牛犊不畏虎之精神,铁骨铮铮,浩气长存。着名导演陆川拍摄的《南京,南京》中,“小豆子”的原型就取材于季万方。

        飞虎奇兵馆

        施以援手 与子同袍

        飞虎奇兵馆是为了纪念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援助、特别是美国空军援华而建。入口处原馆名“援华美军博物馆”由陈纳德将军遗孀陈香梅女士题写。馆内大量承载精彩故事的文物来自援华美军老兵的捐赠。

        建川博物馆建馆伊始,就来了一位名叫罗伯特·格鲁伯的美国空军援华老战士。他捐赠的文物,足足摆满了三个展柜,其中不乏国家一级文物。展柜中“来华助战洋人(美国)军民一体救护”字样的标识叫“血幅”,由美军和中国“航空委员会”制作。带有这种标识的美国飞行员,如果被日军击落,会得到中国人的救助,因此美国飞行员称这种标识为“血幅”“救命符”。

        飞虎奇兵馆的对面是“援华义士”广场,树有史迪威、陈纳德、库里申科、白求恩、拉贝、魏特琳、尹奉吉等40位抗战“援华义士”塑像,以此缅怀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施以援手的海外援华义士们。

        川军抗战馆

        慷慨赴死 无川不成军

        国难当头,大敌当前,川军广大官兵,深明大义,为挽救国家危亡,请缨杀敌,出川抗战。川军抗战馆突出表现了30万川军出川抗战、300万壮丁奔赴前线的历史。

        该馆建筑具有川西民居风格,从进门方向看,酷似汉字“兵”,馆内一面“死”字旗,尤为感人。1937年冬,四川安县曲山镇(现属北川县)王建堂与100多名热血青年,向安县政府请缨杀敌。在出发时,王建堂父亲王者成送儿子的不是平安祝福,而是一幅写了一个大大的“死”字的出征旗。他以“死”字相激励,勉励其保家卫国,誓死与共。左右各题写勉励之语。右题: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份上尽忠;左题: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份。

        中国壮士(1931-1945)群雕广场

        下载bst365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bet体育赌博

        团结不屈 铮铮铁骨

        中国壮士1931-1945群雕广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二战题材雕塑群。群雕造形人物个体形态避免概念性夸张,也避免过分细节化,强调广场公共空间环境的“阵仗”感和整体气势,寓意着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屹立在东方的伟大民族。

        壮士群雕广场现有中国壮士229人,每个壮士人物是建川博物馆与中国抗战史学研究会确定的。这229位中国壮士中,有显赫的将领、有普通的士兵;有血气方刚的男儿,也有英姿飒爽的巾帼。整个群雕广场布置为一个中国地图,每位壮士都站立在抗战时期战斗或牺牲的地方。站在东北最前面的是杨靖宇、赵一曼;沿着海岸线是辽东半岛、渤海湾、山东半岛、淞沪战场,那位戴钢盔的是谢晋元;左前方最远处为滇缅战场,叉腰站立的是孙立人……(文 吴志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