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人们可以在他的《示儿》《钗头凤》和《卜算子·咏梅》里隐约看得到他内心的伤痛。是的,在他内心深处,是终其一生的,国之殇和爱之殇。这个毕生没能加入战斗的战士,这个几乎踏遍了蜀中大地的诗人,只能常常在风雨交加的梦中,一次次拔出他的宝剑,“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君不见,陆子岁暮来夔州
乾道五年(1167年)十二月六日,因为得罪了当朝皇帝,陆游在家已闲居了三年。他有时会看着那些村童在河边无忧无虑地嬉戏:“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戏晚晴。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这一年,已经45岁的陆游,拖着一家数口,日子落到油盐柴米的时候,也并不是那么好过。他曾以近乎乞讨的口吻,希望凭自己的资历,以领取一份俸禄。“……伏望某官因材授任,与物为春。察其愚无所能,乏细木侏儒之用;哀其穷不自活,捐太仓红腐之余。特暇闲官,使安晚节。弃窦宪如孤雏死鼠,宁是矜怜;譬杜枚以白骨游魂,少加恤养。(《上二府乞宫祠启》)”
然而,没有人理他。幸好,去年,熟人陈俊卿当了右丞相。陆游在给他的贺信中,再次在信的末尾顺便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某孤远一介,违离累年。登李膺之舟,恍如昨梦;游公孙之阁,尚觊兹时。敢誓糜捐,以待驱策。”他发誓说,如能被起用,任凭驱策,即使粉骨碎身都在所不辞。
事实上,自从29岁那一年,因为考了第一,被秦桧除名后,陆游就只能以“走后门”的方式,以图报效国家,实现自己“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抱负。高宗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九月,汤思退由右丞相改左丞相。陆游上贺信的同时,可谓第一次请求荐举,“某猥以孤远,辱在记怜。如其少逭衣食之忧,犹能颂中兴之盛德;必也遂老江湖之外,亦自号太平之幸民。穷达皆出于恩私,生死不忘于报称。”
上次,向汤思退举荐自己时,陆游得了一个敕令所删定官的职务。而这次向陈俊卿“走后门”,他“得报差通判夔州(今重庆奉节)”。虽远,但总算可以出山了。不过,因身体久病,“谋以夏初离乡里”。
终于,在第二年的闰五月十八日的傍晚,在故乡山阴的一片暮霭中,陆游携带着妻儿十口,向遥远的巴山蜀水而去。此时此刻,未来,对于他来说,是一场出发,还是逃离?陆游恐怕自己也说不清楚。他只能说,浮生一梦耳,何者可庆吊!
此次远行,一共走了160天,途经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于十月二十七日抵达夔州。那天早晨,他在几乎一日一记的《入蜀记》结尾,平静地写道:“至夔州。州在山麓沙上……州东南有八阵碛,孔明之遗迹。碎石行列如引绳。每岁江涨,碛上水数十丈,比退,阵石如故。”
江雾蒙蒙,那一天,我站在白帝城上,远望一江江水。恍然看见,在这个有着诸葛孔明遗迹的地方,一千多年前,载着诗人陆游的船只悄然泊岸。冬天了。枯水季节,江水驯服,而一切,却因这个人的来到,巴蜀大地仿佛陡升一股豪情与激越:君不见陆子岁暮来夔州,瞿塘峡水平如油……
满城春色宫墙柳
“九日,早,谒后土祠。……挂帆抛江行三十里,泊塔子矶,江滨大山也,自离鄂州,至是始见山。……求菊花于江上人家,得数枝,芬馥可爱。为之颓然径醉,夜雨极寒,始覆絮衾。(《入蜀记》)”
那一天,是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九月初九,重阳节,因为几枝菊花,陆游醉了。夜雨声里,醒来的人儿,只是悄然写下一首纪念的七绝:“照江丹叶一林霜,折得黄花更断肠。商略此时须痛饮,细腰宫畔过重阳。”表妹唐婉去世12年了,有谁还会记得她呢?
犹记得,19岁那一年,他和唐婉成婚。第二年秋,美丽的她缝菊花作枕囊。好景不长,“不当母夫人意”“二亲恐其惰于学,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他眼睁睁地看着她被逐出家门。
很快,他娶了王氏。而她,也嫁了赵士程。几年后,在沈园,他们再一次相遇。她派丫鬟给他送来他喜欢吃的几样酒菜。他和着泪,把黄藤酒一饮而尽。她走了,留下他一个人,在墙上写下一首《钗头凤》。
后来她再次游沈园,目睹这首词,伤心欲绝,和了一首在墙上,“未几,怏怏而卒”: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从此,很多时候,陆游都会想起可怜的唐婉。她之于他,是如此刻骨铭心。而他,需要一次次地回到他们的沈园:
75岁那年,他写下《沈园怀旧二首》:“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76岁那年,他写下《梦游沈园二首》:“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82岁那年,他夜闻姑恶鸟的声音,这个不敢违抗母命,无力保护自己爱人的男人,是如此内疚而后悔:“学道当于万事轻,可怜力浅未忘情。孤愁忽起不可耐,风雨溪头姑恶声。”
84岁那年,离他去世只有两年,一个春天,他再次走进沈园:“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岂信人间有蜀州
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即将在夔州任满前的陆游,从此在蜀中的工作被频繁调动。可以说,很少有他这样“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的官儿”。乾道八年三月至十一月,陆游奉调当时与金对峙的南郑(今陕西汉中)前线,任左承议郎。十二月至次年春,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其间曾权通判蜀州(今成都崇州)。次年夏至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春,代理知嘉州(今四川乐山)。淳熙元年春至冬,回到蜀州通判任上。淳熙元年冬代理知荣州(今自贡荣县),次年正月回成都任职。淳熙三年三月被免官,后领一年多的祠禄(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谓之“祠禄”)。淳熙四年十月,差知叙州(今四川宜宾),未就任。
崇州罨画池。据说这里曾是陆游昔年住过的地方。余茂智 摄
2007年暮春,我来到崇州罨画池,据说,这里曾是陆游昔年住过的地方。这里的梅花寨,据考证说,就是“驿外断桥边”意境的原型。不管如何,这里有除绍兴外的陆游专祠,倒是真的。“江湖四十余年梦,岂信人间有蜀州。(《夏日湖上》)”昔年的蜀州,以另一种方式记住了一个凡俗而伟大的诗人。
那时候,州衙旁边东阁的红梅开了,陆游带着女儿,在东湖的放怀亭上玩耍:“凭栏投饭观鱼队,挟弹惊鸦护雀雏。俗态似看花烂漫,病身能斗竹清癯。”后来,他在一个秋天,还会怀想着这一片罨画池。四月五日的夜晚,他看见了好多萤火虫,忽然特别伤感起来:“蜀州官居富水竹,四月萤火绕梁飞。流年迫人不相贷,客子倦游何日归。”
漫依楼横笛
淳熙元年(1174年),这一年的秋冬之交,50岁的陆游突然接到调令,摄知荣州。入蜀五年来,他习惯了被调来调去。
冬天的荣州有一些荒凉:“一起一伏黄茅冈,崔嵬破丘狐兔藏。炯炯寒日清无光,单车终日行羊肠。(《入荣州境》)”荣州,让本就报国无门的陆游,更觉得是古夜郎之地。
冬天蜀地丘陵上的雾,是否会勾起陆游的心事和忧伤?此行,陆游是落寞而孤独的。“孤灯照影听初鸡,揽辔情怀倍惨凄。雪作未成云意闹,茅荒无际客魂迷。(《赖牟镇早行》)”
不过让人高兴的是,十一月,陆游得知消息,在华阳的小妾杨氏生下他的第六子子布。
十二月,陆游的家人从蜀州搬过来,他出城去迎接他们,虽然,不被妻子王氏接纳的杨氏母子不在其中。那一天,漂泊无依的感觉,如此强烈地抓住了他。他在《自唐安徙家来和义出城迎之马上作》一诗中写道:“身如林下僧,处处常寄包。家如梁上燕,岁岁旋作巢。岂唯人所怜,顾影每自嘲。”
那天傍晚,他登上石龟山下的横溪阁,“楼鼓声中日又斜,凭高愈觉在天涯。空桑客土生秋草,野渡虚舟集晚鸦。瘴雾不开连六诏,俚歌相答带三巴。故乡可望应添泪,莫恨云山万叠遮。”或许,他只能就着荣州土产的烧酒“琥珀红”,在一管笛声中,醉了,痴了。
陆游会在夜里做一些奇怪的梦,这一年的十一月十三日夜,他梦见右臂突然长出一把小剑,“长八九寸有光既觉犹微痛也”“床头忽觉蛟龙吼,天上方惊牛斗空。”这个战士一次次地听见宝剑的声音,但,他却无法突围……
崇州罨画池里的陆游祠,是除绍兴外的陆游专祠。
美人与月正同色
快到上元灯会了,在荣州任上的陆游,不禁特别怀念起独自在华阳抚养小儿的杨氏来,这一天,他作《沁园春》词寄去:
“一别秦楼,转眼新春,又近放灯。忆盈盈倩笑,纤纤柔握;玉香花语,雪暖酥凝。念远愁肠,伤春病思,自怪平生殊未曾。君知否,渐香消蜀锦,泪渍吴绫。难求系日长绳,况倦客飘零少旧朋。但江郊雁起,渔村笛怨;寒缸委烬,孤砚生冰。水绕山围,烟昏云惨,纵有高台常怯登。销魂处,是鱼笺不到,兰梦无凭。”
杨氏是个怎样的女子呢?仿佛时光的重演,一个驿卒的女儿,就像当年的唐婉化身而来,再次来到人世,陪伴陆游,成为陆游一生漂泊的唯一慰藉。
大约1173年,孝宗乾道九年,49岁的陆游瞒着王氏,在外面纳了一位姓杨的20出头的歌妓作为小妾。据宋陈世崇《随隐漫录》所录:陆放翁宿驿中,见题壁云:“玉阶蟋蟀闹清夜,金井梧桐辞故枝。一枕凄凉眠不得,呼灯起作感秋诗。”放翁询之,驿卒女也,遂纳为妾。方余半载,夫人逐之,妾赋《卜算子》云:“只知眉上愁,不识愁来路。窗外有芭蕉,阵阵黄昏雨。晓起理残妆,整顿教愁去。不合画春山,依旧留愁住。”
这是一个顽皮而幽默、敢爱敢恨的川妹子,后来他们终于还是走到一起。1177年,又一个上元节,他和她牵着手,在成都满城的灯火与烟花里,幸福而感伤。“鼓吹连天沸五门,灯山万炬动黄昏。美人与月正同色,客子折梅空断魂。”他也许会想起唐婉,而她,在他的眼里,看见了幸福的眼泪。
据考证,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子布留在了华阳外婆家,直到1201年,王氏去世3年后,陆游才在村口的柯桥,接到了回家的子布,这一年,陆游77岁,子布28岁,而华阳人杨氏--子布的母亲,早已故世。
成都海棠十万株
1199年,这一年,陆游75岁了,而唐婉过世40年了。这一年,陆游“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沈园,已成为他生命中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记与伤疤。这一年,杨氏也病了。杨氏与唐婉,一树梅花,一树海棠。梅花是他的唐婉,海棠则是他的杨氏。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这是写给唐婉的。
“倚锦瑟,击玉壶,吴中狂士游成都。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青丝金络自雪驹,日斜驰遣迎名姝。燕脂褪尽见玉肤,绿鬟半脱娇不梳。吴绫便面对客书,斜行小草密复疏。墨君秀润瘦不枯,风枝雨叶笔笔殊。月浸罗袜清夜徂,满身花影醉索扶。东来此欢堕空虚,坐悲新霜点鬓须。易求合浦千斛珠,难觅锦江双鲤鱼。(《成都行》)”这是写给杨氏的。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这是他写给自己的。
又是一个春日,陆游奉诏东归,从此离蜀沿江而下。“有花即入门,莫问主人谁。(《游东郭赵氏园》)”这个在成都遍寻满城花事的诗人,是否也会在船上,看见岸上盛开的一路芳华。而那夜夜入梦而来的铁马冰河,是否就是他在南郑、在成都、在山阴,一次次为自己摊开的战场。作为一个至死都没有找到自己战场的士兵,1210年,86岁的陆游,唯有写下这首《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文 林元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