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这些从久远的过去流传下来的仪式和习俗,寄托着人们心中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等美好愿望,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身份认同和文化记忆。时间的力量,习俗的力量,能够让一个群体与一个地区、一种文化紧密地联系起来,成为我们生活中不能或缺的事件,成为血液里默默流动的向往。
拉保保的典型场景
保保节 正月里来拜干爹
正月十六一大早,家住广汉的卢先生同往年一样来到房湖公园观看“拉保保”活动,刚在人群中站定,几个青年突然从左右冒出,拥着他冲下山坡。一对年轻夫妇笑吟吟地走上前来,将小孩塞进他的怀里,旁边的青年把一顶小花帽扣在他的头上,于是他就成了此地今天被拉着的第一位“保保”。
上面这段文字,是2009年春节期间我专程去广汉拍摄保保节活动,早上在公园里拍摄到第一个被拉做保保的人的访问记录。卢先生人到中年,生得浓眉大眼,面相和善,体态富贵,被拉着以后,左右几个小伙子架着他的双手,其状虽如同绑架,但他依然笑容满面。后来问他时他说,都习惯了。他是个生意人,自己有不错的事业,又喜欢闹热,每年保保节都会到房湖公园来看热闹,认得他的人不少,所以也经常被拉,他也乐于当这个保保,收了不少干儿子、干女儿。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我多次前往广汉拍摄,每一年类似这样的“拉拽”都会上演,我也曾几次被拉住成为准保保,都是在公园维持秩序的管理人员强调“不要影响记者的工作”的劝导下才得以脱身。
保保节的传说
我第一次看到拉保保的时间大约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时拉保保的活动还比较分散,散落在川西坝的乡间,在广汉、德阳、什邡等地的田间路口偶尔会遇到。一般都是带着小孩的一家人,或蹲或站在路边,遇到觉得合适的人便上前询问几句,了解一下生辰八字是否符合,再确定是否认作保保。如双方你情我愿,就在路边用带来的香蜡钱纸行简单的礼仪,孩子跪拜并叫一声干爹,保保要给小孩取一个吉祥的小名,然后端出竹篮里备好的酒菜两家人同饮,算结下这门亲戚。?
拉保保的传统由来已久,其实质就是拜干爹,它与中国民间的游百病习俗有深厚的渊源。“正月十六游百病,游了百病不生病”,通过游百病,达到抛灾免难的目的,在清代即已成俗。在广汉,从游百病向拉保保的转换,据民间传说有一个特别的契机。康熙年间,一对母女正月十六进城游春,行至文庙,在古柏树下休息时,几个地痞见小姑娘生得漂亮便上前调戏,母亲带女儿避之,行至衙门口,母亲急中生智,对衙门的差人说:烦请禀报老爷,干女儿前来拜见。州官出门见状,猜出了个大概,化解了母女二人的危机。见母亲机智,女儿伶俐,便认下了这个干女儿,按照当地习俗,女儿称州官为保保。后来,人们为了保佑子女健康成长,就会在每年正月十六游百病时为子女找一个干保保,并且逐渐演化成保保节的风俗。
古柏与生肖
“拉”的动作热闹了现场,惊喜了看客
寻找保保的小孩都是10岁以下的,拉保保的目的是为了给孩子“保关煞”,即认为小孩的成长可能会遇到一些“关口”,找一个保保会帮助他们闯过“关口”长大成人,以免有夭折之虞,所以传统的拉保保是要讲究属相适合的。特别是小孩子如果身体较弱或者其属相与父母相冲,拜个“保保”会更有利于孩子健康平安地成长。人们根据孩子不同的生肖,聚集于代表不同属相的十二古柏之下,并从古柏上折一柏丫插于头上,以寓“百事顺遂”“百病不生”“白头偕老”“富贵白头”等美好愿望。为了保护古柏,民国初年有文庙黄龛师,每到正月十六都准备一筐小柏丫,按十二地支的排序,挂于古柏之上,让游人们不再折树枝,从筐中取柏丫即可,久而久之,相应的十二古柏被大家认定为“十二相”,拉保保的人们也根据小孩对应的属相各选相应的古柏靠拢,柏树之下便成了拉保保最热闹的地方。
除了房湖公园,金雁湖公园、三星堆公园也都因为其良好的环境而成为拉保保的不错的地方。金雁湖公园因为塑有十二生肖像,与十二古柏有了同样的意义,近年也成了保保节的第二个据点。如今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好像已经没有那么讲究了,以前在公园里经常会听到“有没有××年生的?”的吆喝声,现在好像更看重是否具有堂堂的相貌与富贵的气派。
保保节的精彩在于“拉”
如果你是第一次来到保保节的现场,可能会被那激烈的动作场面吓住。大家一般将“保保节”称之为“拉保保”,这个“拉”字可以说是非常准确的概括。每到保保节期间,总有一帮青年在现场,其角色是充当“拉手”。准备拉保保的人家如果看上预备作为保保的人选,只需给这些小伙子说一声,便可将对象锁定。也可以由他们按照主人家的要求在人群中选择,征得主人家同意后便开始行动。他们会悄悄散开,潜伏到对象旁边,在你不注意之间,突然将你拉住,连拖带拽架到小孩面前,一面把小孩塞进你怀里,让你两只手忙于抱孩子不便挣扎,同时把孩子的小帽扣在你头上,你这个保保基本就铁板钉钉了。
保保节既然叫拜干爹,所以按照传统的习惯,拉保保是只拉已婚的男性的。但近年来人们的观念已经发生变化,男女有别的界限也逐渐模糊。我采访过给女儿拉了保娘的家庭,他们说,现在的娃儿多半是独生子女,拉一个保保就多一门亲戚,大人多一个地方走动,小孩子也多一个地方玩耍。“保娘”说,我认了这个干女儿,我的娃娃也就多一个姊妹,也有利于锻炼娃娃的群体意识,可以更健康地成长。
诚如他们所说,因为拉保保而在两个家庭之间建立起来的关系一般都会长期维持,2014年中秋节前夕,我在广汉遇到一户走亲戚的人家,经了解,原来当年襁褓里的干儿子现在已经长大成人,带着自己的小孩去看以前的保保。从两家人的亲热劲可以看出,几十年的相处十分融洽。
保保节的兴起反映了人们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等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虽随时世变迁有盛衰的变化,但近年来越来越火爆的场面也反映出其具有的深厚民间基础,是人们内心趋利向善心理需求的折射。当地政府因势利导,提供场所与便利,也为保留这个鲜活的民俗样本尽了恰如其分之力。(图文 冉玉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