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金沙遗址又出土了一件金面具,这件面具过去也是戴在青铜人头像上的,但与之配套的人头像却未发现。李升 摄
大约距今3000年前,古蜀历史上出现了一位外来的蜀王。他在朱提从天上坠落,尔后率部落迁徙到成都平原,因此开创了一个疆域空前的蜀国;他的晚年,又多凄凉,臣子鳖灵通过宫廷政变,夺走了他的王位和国家,还侮蔑以“百余岁”之高龄私通他人之妻。这位蜀王死后据说成了杜鹃,日夜悲鸣。从此,他怨愤、暧昧的形象成为了历代诗人永恒的主题。
新蜀王从天而降
杜宇并非土生土长的蜀人,这一点《蜀王本纪》已有记载。“时蜀民稀少,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坠止。朱提有一女子名利,从江源井中出,为杜宇妻,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记载得很简单,甚至没有涉及杜宇的族属、都城与生平。到了两晋,常璩才在《华阳国志》中补充了一些蜀人口口相传的传说,却依旧没有记载杜宇的族属。
朱提,即今天的云南昭通;江源,即四川崇州,这两个地名,是寻秘杜宇族属的唯一线索。朱提离蜀地不远,这里北接蜀地,南连古滇,东通夜郎,与岷山仅隔了一条金沙江,常璩说这里“邻近犍为,百姓勤奋好学,号称多士人,在宁州冠冕一时”。
大约距今3000多年前,朱提是濮人、彝人的乐土。《尚书·牧誓》有载:参加牧野之战的,西南地区有庸、蜀、羌、微、蟊、卢、彭、濮八个民族。濮在上古,族系繁多,多伴水而居。“无君长总统,各邑落自聚”,故又有百濮之称。《四川通史》认为:杜宇就是朱提的濮人、彝人,辗转迁徙到成都平原上立国。
问题是,“从天坠,止朱提”就说明杜宇是朱提的濮人?从天上飞下来,大抵是只有神仙才办得到的。《蜀王本纪》的记载,故弄玄虚,颇值得怀疑。其实在古代,天也可以指高山。古人认为,高山通天。《山海经》记载的天上的黄帝、西王母等神仙,就住在昆仑山即岷山上。
如果杜宇是从高山上下来的,又是哪个部落的首领呢?
离朱提不远的岷山自古生活着一些古羌人,这些羌人从青海、甘肃一带迁徙而来,尔后又以岷山为中心,向外迁徙。学者任乃强考证,羌人从岷山下山后,分居各处,西南地区的许多民族,祖先都是羌人。他们的一支到了今天的广汉三星堆一带,建立蜀国;一支叫青衣羌,居住在青衣水区一带;一支叫钟羌,居住在金川。他们的另一支,一说叫杜宇族,从岷山上下来,往南迁徙,在朱提一带停住脚步,安居下来。古人认为岷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这支羌人被认为“从天坠”,并不足为奇。
此时,迁徙到三星堆一带的羌人,打败当地的土着部落,建立蜀国。到鱼凫王时,已经有了百余年之久。公元前1024年,鱼凫王派兵伐纣,国力空虚。先前臣服的土着部落趁机反叛。蜀人寡不敌众,落荒而逃。
逐鱼凫励精图治
杜宇部落,从朱提出发,向成都平原进军。朱提离蜀并不远,他们一路穿越土着的地盘,来到江源。江源河流纵横,森林茂盛,是居住的好地方。梁国有个女子,名叫利,跟杜宇一样,生有国色。利见了杜宇,两情相悦,杜宇纳之为妃。
这场婚礼,无疑具有颇浓的政治因素与目的性。当时的成都平原,大小土着颇多,梁人只是其中之一。杜宇为笼络梁人,纳娶梁国女子利为妃,化干戈为玉帛。古时不同部落间的婚姻,大抵还代表着部落的联盟。这是一个不错的政治手段,也是杜宇得以进入成都平原复建蜀国的关键。
有了梁人的帮助,杜宇复国的步骤加快了很多。他们从崇州进入成都平原腹地,一路上,其他土着部落看到梁人臣服,也干脆放弃抵抗;那些不死心的土着部落,却也经不起杜宇的坚兵利甲。在子民和土着部落的拥戴下,杜宇复建蜀国,自封为蜀王,“巴国称王,杜宇称帝”,是为望帝。
望帝杜宇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国君,这在《华阳国志》中可以看出一二。
建立蜀国后,杜宇首先“教民务农”。这件事颇让人不解:中国最早的农耕,据说是从新石器晚期的羌人开始的。蜀人与羌人颇有渊源,且杜宇距农耕出现已经有了数百年之久,说成都平原上的古蜀人不事农耕,颇不可信。1996年,考古学家在都江堰芒城遗址还挖到过稻草灰。倒是臣服杜宇的土着部落,不会农耕的可能性很大。
杜宇治蜀,颇有成效。在他的治理下,原本落后的土着部落也开始农耕。这些土着,原本靠渔猎生活,茹毛饮血,捉不到野兽就想着通过战争掠夺,很不安定。从渔猎走上农耕,是安居的一大条件,这些土着部落逐渐安居了下来。鱼凫国的遗民,国亡后隐在山中,见此情形,也纷纷复出。
有了这些政绩,杜宇野心勃勃。《华阳国志》说他“自以功德高诸王”,对于他的前任蚕丛、鱼凫,杜宇并不感冒。真是一位自信的君王。在他统治之下,古蜀国疆域盛极一时。“乃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郭,江、潜、绵、洛为池泽;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褒斜在今天陕西汉中附近,是入蜀的重要通道;熊耳、灵关靠近云南,是由蜀入滇的门户;都江堰玉垒山、峨眉山自是天险;汶山成了天然畜牧场,云南、贵州成了花园。杜宇疆域之盛,可见一斑。大抵在古代,疆域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砝码。杜宇的疆域已经远远冲出成都平原,真有一派帝王的风范。
用鳖灵被篡失国
望帝杜宇很长寿,“积百余岁”。此时,蜀人的灾难来了。
这时,一场洪水席卷了整个古蜀国。这场洪水来势凶猛,“若尧之洪水”。古蜀人种植不了五谷,打不到野兽,都城四周全是洪水,情况很是严峻。行军打仗、种植五谷,杜宇是行家,眼前的洪水却令他为难。
从荆地来的鳖灵却是一把治水好手,荆地自古多水,年代久了,荆人便成了治水的行家。当时,玉山(一说是巫峡,一说是玉垒山)阻挡住水流的通道,水不得出,故泛滥成灾。鳖灵开凿玉山,凿通水道。
鳖灵在外治水,杜宇却在享福。《蜀王本纪》中说,“望帝积百余岁……,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自以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舜。望帝去时子圭鸣,故蜀人悲子规鸣而思望帝。”按照扬雄的说法,望帝杜宇终难过美人关,丢掉了自己的王位和国家。
我们现在看《蜀王本纪》,不难发现破绽。其一,望帝杜宇百余岁的时候,与鳖灵妻私通。且不说古人很少有人可以活到百余岁,百余岁之人,要想私通,谈何容易?其二,杜宇亡去,蜀人相传他变成了杜鹃。尧禅让王位给舜时,据说天下人纷纷奔走相告,百官进祝词,乐工唱礼乐,如果说杜宇与鳖灵之间是禅让,缘何会出现“悲子圭鸣而思望帝”的情况?《蜀王本纪》所载,漏洞重重。许多学者相信,私通只是鳖灵的说词,是一个不圆满的谎言。真实的杜宇,大抵在一场宫廷政变中失去了王位,鳖灵获得了王位,还把这盆脏水泼在了杜宇身上。鳖灵即位,称为丛帝,一个荆人的蜀国开始了。
此后的数千年间,望帝杜宇一直没有好名声。唐人李商隐的“望帝春心托杜鹃”,李白的“又闻子规啼夜月,愁山空”,罗邺的“蜀魂千年尚怨谁,声声啼血满花枝”颇具代表性。那个颇有作为的蜀王杜宇,却很少被人记起了。(文 叶子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