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 设为首页

        下载bst365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bet体育赌博

        ]
        [ 加入收藏 ]

        下载bst365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bet体育赌博

        2021年第1期
        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 > 《天府广记》杂志 > 2021年第1期 > 详情
        市井 | 桃符市 宋代成都“年货节”
        发布日期:2021-03-10 15:05:09 来源:成都市下载bst365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bet体育赌博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北宋王安石的《元日》,是辞旧迎新、欢庆新年最广为流传的诗句。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喜庆、最隆重的节日。因此,在农历十二月春节来临之前,几乎每家每户都要置办年货,这也俨然成为一种传统。

        购置年货的集市无疑是热闹而喜庆的,烟、酒、茶、糖、春联和福字是年货清单中最常见的物品,过年穿的新衣自然也少不了。其实今天耳熟能详的年货节在古代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宋代成都十二月市中,农历十二月即为桃符市。但桃符只是冰山一角,更重要的是那些琳琅满目的年货。作为成都十二月市的终章,也是一年里最后一个大型集市,桃符市承载节日的喜庆吉祥,寄托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待。

        精美的绵竹年画寄托着浓浓的春的美好寓意 程枫淮 摄

        小小桃符辟邪祈福

        《元日》诗中的“新桃”和“旧符”,很多人以为是春联,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 刻四川《盐亭县志》记载:“除夕……剪彩纸作钱遍贴门户,换桃符、门神,贴春联。”此处将桃符与春联并列,说明桃符和春联并不相同。春联源自桃符,因此我们可以说,作为春节祈福的物品,桃符是春联的“前辈”。

        古人认为,桃木有避邪作用。《庄子》曰:“插桃枝于户,连灰其下。童子入而不畏,而鬼畏之。”可见早在周代,人们就将长方形的桃木板悬挂在大门两旁,以此避邪,这就是桃符的由来。

        那桃符有多大呢?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比现在的手机略小。小小的桃符,又有什么作用?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桃者,五行之精,厌伏邪气,制百鬼也……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由此可知,桃符在古代是用来驱鬼辟邪、祈福佑家的物品。

        宋代以前,并不是所有的桃木板都叫桃符,而是要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于大门的两侧,才能起到祈福避祸之功效。据《山海经》记载,在大海上有一座叫做度朔的大山,山上有一棵参天桃树,树冠蜿蜒盘伸三千里地, 桃枝的东北方向有一个万鬼出入的鬼门。门旁上有两个神人,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专门监视那些恶鬼。一旦发现,便用芦苇编织的绳把鬼捆起来,扔到山下喂老虎。

        “神荼”“郁垒”二神的形象,最早见于元人所着《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画中二神坐在桃树下磐石之上,袒胸露腹,面如猛兽,虬髯虎须,头上长角,手执桃木剑,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于是人们便将其名字或画像刻于桃符上,即门神。而作为门神,二神还有另外一种形象:神荼、郁垒身着斑斓战甲,威风凛凛,姿态神武,手执金色战戢,各立于左右两个门扇上。《荆楚岁时记》说:“岁旦,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神荼”“郁垒”二神担任门神,要早于唐代秦叔宝和尉迟恭作为门神。不过由于二神的知名度不高,后世才逐渐“只知秦尉,不识荼垒”。

        从五代开始,民间流行在桃木板上开始书写联语,一般都是上题“元、亨、利、贞”四个字。后蜀主孟昶有一年别出心裁,在桃符上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被认为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因此我们才说春联起源于桃符。到了宋代,在桃符上书写联语比较盛行。陆游《己酉元日》诗云:“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斟。”宋人孟元老的 《东京梦华录》记载:“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财门钝驴又称财马,古代一种剪刻而成的印刷品,新年贴于门上,用以招财。

        宋代时桃符十分流行,官府甚至在除夕前会给官员颁赐桃符。《南宋馆阁录》卷六“故实”就记载,南宋馆阁人员有“岁除,桃符、门神各二副”的赏赐。值得一提的是,宋代官府赠送的桃符是空白的,还须收到赏赐的人自己写画。南宋诗人刘克庄《岁除即事》就写道:“官送桃符犹懒写”,陆文圭《丁卯新正纪怀四首》中也有“懒将诗句上桃符”的诗句。由此可见,此时桃符上的书画内容不再局限于“神荼”“郁垒”二神,还可以画狻猊、白泽之类的辟邪神兽,也可写春词或祝祷之语。桃符的流行是宋代成都形成“桃符市”的原因,不过民间市场是否有空白桃符售卖,就不得而知了。

        桃符市上商品多

        从桃符中演化出的春联已成为中国春节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余茂智 摄

        北宋名臣赵拚在《成都古今集记》记载了“成都十二月市”,其中明确地说十二月为“桃符市”,但该市的具体日期与交易地点却已无记载。作为宋代成都十二月市的收官之作,“桃符市”除了售卖桃符,还有哪些年货商品呢?

        《武林旧事》第三卷有一节《岁晚节物》,罗列了宋代一大堆年货清单。《武林旧事》是追忆南宋都城临安的着作,南宋时期,临安和成都都是首屈一指的大都市,而成都商业的繁华丝毫不逊色于临安,《岁华纪丽谱》就曾形容成都“地大物繁而俗好娱乐”。通过这份清单,我们可以了解到十二月“桃符市”的商品繁华:“腊药、锦装、新历、诸般大小门神、桃符、钟馗、春帖、天行贴儿、金彩、缕花、幡胜、馈岁盘盒、酒檐、羊腔、果子、五色纸钱、糁盆、百事吉、胶牙饧。”

        “腊药”是腊月初八那天制造的各种药材,可供过年时浸泡“屠苏酒”。腊月初八为佛陀成道节,古称“腊日”,据说在这天加工的物品不受虫蛀,保质期长,故此宋人多在腊月初八制腊药、酿腊酒、熏腊肉、腌腊鱼,以备过年。“锦装”即新衣服。《东京梦华录》云:“正月一日年节,……小民虽贫者,亦须新洁衣服。”可见宋朝跟今天一样,无论贫富,新年都要换上新衣服。“新历”即新历书。宋代历书由朝廷颁行,详载一年节气与吉凶宜忌,每到年尾,须扔掉旧历,换上新历。“门神”“桃符”“钟馗”“春帖”“天行贴儿”,这些都是过年时装饰大门的物品。

        “金彩”是用丝绸和彩纸剪扎而成的长条状装饰物,除日那天悬挂在大门之上和厅堂正中。宋人既浪漫又爱美,过年或立春时会将绸布和彩纸剪成蝴蝶、燕子等动物造型,插在头上或者系于花下,叫做“幡胜”,又称为彩胜、华胜。据《梦粱录》记载,每逢年尾,宋朝皇帝会赐给大臣金银幡胜,供新年和立春时佩戴。“馈岁盘盒”是一种容器,一般为红漆木盘,上面有盖,盖子上刻着“吉庆有余”之类的吉祥话。宋人过年有馈岁习俗,即亲朋好友之间互相馈送年礼,所送的年礼要用这种馈岁盘盒盛放。“酒檐”其实就是造型美观的红漆木桶,有盖儿,有提梁,提梁上还罩着一层小小的木制屋顶。用这种容器馈送年酒,显得特别喜庆。

        “五色纸钱”即金银纸,是宋人新年祭神时必不可少的物件。“糁盆”就是炭火盆。除日当晚,小孩守岁,院子正中或者厅堂门口要放一个火盆,盆中贮炭,从吃年夜饭时燃着,要一直烧到天亮。“百事吉”是宋朝人过年时在餐桌上摆放的一种利市:将柿子、橘子和柏枝放到同一个盘子里,先将柏枝折断,再依次掰开柿子和橘子,是为“柏柿橘”,寓意“百事吉”。“胶牙饧”即煎熬成半固态的麦芽糖,颜色焦黄,气味芳香,是小孩子守岁时必备的宵夜零食。

        除了上述商品外,还有学者推测,桃符市上或许有蜀地的特产——绵竹年画。绵竹本是竹纸之乡,其年画色彩鲜艳明快、线条古拙流畅,被誉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绵竹年画起源于北宋,远近闻名,或许在宋时十二月的桃符市上,也曾出现过它的身影。如今,数百年光阴流转,宋代成都的十二月市似乎已经离我们很远。但通过史书的记载,依旧能感受到天府之国独特的游乐文化和繁盛的贸易市场。(文 陆离)

        “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苏辙在《除日》中描述的就是饮屠苏酒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