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拱“中法友谊桥”在地震后只剩单拱,成为白鹿小镇中的一道难忘记忆
独特罗马式与哥特式混合建筑风格的“领报修院”
宋人乐史在《太平寰宇记》中曾经记载过一个关于“小成都”的故事:“宋元嘉九年,有樵人于山(白鹿山)左见群鹿,引弓将射之。有一麛(小鹿)所趋险绝,进入山穴。行数十步,则豁然平博,邑屋连接,阡陌周通。问是何所,有人答曰小成都,后更往寻之,不知所在。”史籍中的“小成都”,仿佛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自由富足,令人心驰神往。那么“小成都”究竟在何处呢?其实,“小成都”说的就是彭州,有宋人的诗为证:“彭州昔号小成都,城市繁华锦不如。”
这个故事也在彭州的白鹿镇广为流传。白鹿镇是成都市的十大古镇之一,这里背靠四川省内占地面积最大的省级地质森林公园——“白鹿省级森林公园”,拥有“青藏高原冰川漂砾”地质奇观,富集自然与人文、历史与传奇、民族与宗教、古朴与时尚,成为锦绣天府中一个别样风情的阆苑。
白鹿镇中传统民居与欧式风情并存,透露着谦让与包容的和谐之美
古蜀绝唱
彭州古称“天彭”,相传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即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之后建立彭国,定都程上。位于彭州市新兴镇的阳平观,始建于东汉末年,是天师张道陵弘扬道教的第一个治所,属道教二十四治之首。
如果站在阳平观前左望,正好可见一山顶突兀于浅山环抱之间,巍峨挺拔,浑圆的山体如天外飞来的一座神峰,罩在山上,形似“覆钟”,这便是很多彭州人心中神秘而伟岸的神山——白鹿顶(山)。它位于古瞿上河谷东部,即今通济、白鹿两镇交界处,骈联天台山,濒临白鹿河,主峰海拔1786米,与湔江对岸的老君山遥遥相对,堪称绝配。彭州人把老君山比作“玉鼓”,把白鹿顶视为“金钟”。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华阳国志》记载,“蜀工鱼凫于湔山,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移治郫邑”。学者考据后认为,“程上”即为彭州新兴镇,“湔山”即起于新兴镇附近之阳平山,白鹿镇附近亦有“湔江”。白鹿山(顶)是川西历史名山,这里不仅留下了古蜀先民的踪迹,也见证了古蜀国开明王朝最后的绝唱。据《华阳国志·蜀志》“周慎王五年秋,秦大夫张仪、司马错等从石牛道伐蜀。蜀王自于葭萌拒之,败绩。王遁走,至武阳,为秦军所害。其相、傅及太子退至逢乡,死于白鹿山,开明氏遂灭。”的记载,古书的寥寥数语,仍可想见当年战争的惨烈和古蜀国的悲壮。葭萌一战,成为战争的转折点,秦军挥师直指蜀国国都。蜀王在武阳(今天四川彭山县)被秦军所害。蜀国相国、太傅、太子带着蜀王的灵柩和残军来到白鹿山,依靠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与秦军殊死决战。大多数将士战死在白鹿山,蜀军最终难以支撑,相国、太傅及太子抵抗到最后一刻,英勇殉国,也宣告了开明王朝的败亡。
蜀韵欧风
紧邻白鹿山(顶)的东面,有一座山清水秀的小镇——白鹿镇。白鹿镇源于清代的白鹿场老街,《白鹿镇志》记载: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设场于白鹿东麓,并以白鹿山名称白鹿场。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一群法国传教士从成都来到白鹿镇。他们的出现,为这个不问世事的幽静小镇带来了崭新的变化。传教士当中,为首者是法国人洪广化,他出生于1814年,后到神学院学习。1845年加入“巴黎外方传教会”,次年入华传教。洪广化带着教众,来到了白鹿镇的深山。他与属下的传教士,依山傍水选址建造修道院,开启了白鹿镇天主教建筑的修建。就这样,在一个偏僻的山谷里,修建了许多大规模的建筑,西式为主,中西合璧,哥特式尖顶、高耸的钟塔、椭圆的廊道、四合院式的建筑群落……从此这个山清水秀的川西小镇,水光山色的景观天际线上,又新增了一抹异域文化的色彩。
传教士们入乡随俗,结合中华文化特色,建造了便于当地民众出行的中式双拱桥,命名为“中法友谊桥”。他们还带来了法兰西葡萄的种植术、葡萄酒的酿造法、拉丁文的赞美诗……以及越来越多的欧式建筑。1891年10月26日,洪广化去世,享年77岁,继任者为杜昂主教。他们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动工兴建“中修院”,1908年竣工,历时10年,定名“圣母领报书院”,简称“领报修院”,当地人则习惯将之称为“白鹿上书院”。
上书院(领报修院)外观具有独特的罗马式和哥特式混合建筑风格,而建筑构造是中国传统的砖木结构,楼道、房内墙壁都是木结构,门窗运用了清代的雕刻工艺,是中西方建筑文化艺术的结合。20世纪初,这里是中国西南地区天主教培养高级神职人员的神哲学院,也是成都乃至川西天主教的中心。因此有人说:“中外游客,寻幽必往青城山;欧美友人,避暑难忘白鹿镇。”着名诗人流沙河,晚年也经常到白鹿镇来避暑,他留下的一句对联更为贴切:“白鹿渺渺随仙,惟古镇鹃啼依稀蜀韵;丹花盈盈语客,有教堂诗唱仿佛欧风。”2006年5月,“领报修院”获批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震后新生
震后重建的“领报修院”重现了往日的辉煌
纵观白鹿镇的历史,不论是本土宗教还是外来宗教,似乎都对这个小镇格外青睐。道教的中央教区“二十四治”的阳平治、漓沅山治、葛贵山治便位于彭州市境内,其中,“漓沅山治”就在白鹿镇内;于佛教而言,这里是“七佛圣地”,道因禅师、圆悟克勤等历代高僧大德都留下足迹;随着法国传教士的到来,白鹿镇又成为天主教的福音圣地,是“西川代牧区”最高学府的所在地。
2008年“汶川大地震”来袭,大地动摇,山河破裂,强大的自然界伟力,撕裂了白鹿镇的秀丽山水,摧毁了白鹿镇的人文景观:多个佛寺、道观、天主堂被毁坏。白鹿镇的佛教寺庙、道教宫观,以及历经百年沧桑的天主教神哲学院——“领报修院”,均在地震中损毁严重,“领报修院”更是大部分主体建筑坍塌;“中法友谊桥”的双拱,完全倒塌了一拱,残留的一拱如同一轮弯月,仍陪伴着古镇的民众。
灾后重建的白鹿,在短短数年时间里,实现了重构与新生。白鹿古镇在重建中,保留了部分历史遗迹,恢复修建了部分法式建筑,也新建了属于旅游新景观的“天主堂”。2009年,“领报修院”启动修复,这项工程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等多个部门的重视,由中央拨款,经过严格施工,“领报修院”于2015年修复为上世纪竣工时的样貌。在地震废墟上成功地进行抢救修复,这也是全国文物保护的首例。
国际音乐小镇
色彩缤纷的白鹿小镇如今已成旅游热门之地
如今的白鹿镇如一只涅盘重生的凤凰。随着旅游产业被激活,欧式风情建筑、法式文化成为白鹿的特色旅游资源,天主教堂、法式民居、欧式酒庄、明清建筑等中西合璧的旅游景观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2013年7月,对于白鹿镇来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第一届白鹿· 法国古典音乐艺术节暨法国尼斯国际钢琴比赛总决赛”在白鹿举行。这届音乐艺术节上,钢琴大师刘诗昆作为表演嘉宾进行演奏,法国巴黎歌剧院艺术家及钢琴家也纷纷进行表演,主题分别为庆典音乐会、巴洛克之日音乐会、钢琴独奏日音乐会、四重奏乐团音乐会、室内乐之夜音乐会、尼斯颁奖音乐会、闭幕式音乐会。活动期间,户外还有音乐艺术家、歌手在街头演出,当地居民、游客在如欧式城堡的小镇上,感受到了音乐艺术带给这里的别样风情。
如今当我们漫步在白鹿镇的巷陌,音乐的元素随处可见。“白鹿· 法国古典音乐艺术节”已经连续举办了八届,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古典音乐艺术节。白鹿钢琴艺术特色学校、青少年音乐艺术节、音乐大师班、童声合唱团、国际少儿音乐夏令营以及“白鹿音乐榜”“白鹿星工厂”等音乐艺术创作的品牌坐落于此,为这座音乐小镇增光添彩,也为成都建设国际音乐之都与世界文化名城递交了一张崭新的名片。(文 陆离 | 图 赵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