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下载bst365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bet体育赌博

        2021年第9期
        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 > 《天府广记》杂志 > 2021年第9期 > 详情
        天府 | 玉器 金沙人的心灵史
        发布日期:2021-12-13 17:46:46 来源:成都市下载bst365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bet体育赌博

        金沙遗址出土的肩扛象牙纹玉璋

        金沙遗址出土最多的文物是什么?是神秘的青铜器,尊贵的金器,还是雕刻精美的石器?都不是,而是玉器。金沙人是一个与玉有着密切联系的古族,象征着天圆地方宇宙观的玉琮,雕刻着金沙人祭祀仪式的玉璋,代表着军权的玉钺,举世无双的玉剑鞘……我们发现,金沙人的祭祀、战争无不与玉器有关。

        玉钺 谁掌握着古国军权?

        自2001年始,金沙遗址陆续出土了一些玉钺。在一件宽不到10厘米的兽面纹玉钺上,古蜀国的工匠耐心地在上面雕刻出层层精细的兽面纹,玉钺上似乎能看到一张若隐若现的脸:一双纵目的眼睛,耳朵外卷,下颌张开,露出三组对称的牙齿。值得注意的是,兽面纹是商周时期的中原古人颇为爱好的纹饰,一般出现在青铜器上,而金沙人却雕刻在了玉钺上,金沙古国与中原文明似乎也曾有过频繁的交流。

        历史上,玉钺的出现,往往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军权。在着名的牧野之战中,武王统帅各路诸侯讨伐商纣,古蜀人也参加了这次大战,据《史记·周本纪》与《尚书·牧誓》记载,当时,周武王左手拿钺,右手持白旗指挥作战,而周公、毕公则分别持大钺、小钺护卫在武王左右。只有武王与重臣才能持钺,由此可以管窥钺的地位。因为玉钺尊贵,良渚文化的玉钺往往只出土于大型墓葬中,夏王朝的都城二里头遗址、商王朝的都城殷墟妇好墓也出土有玉钺。

        玉钺的出现,暗示金沙古国有这样一群人,掌握着古国的军事大权。当时成都平原上少数民族众多,秦将司马错就说:“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狄之长”,这些“戎狄”时而归顺,时而反叛作乱,古蜀王一声令下,将军便手持玉钺号召军队进军。

        玉琮 金沙人的外交史

        良渚文明发源于浙江余杭。大约距今4800年左右,良渚文明达到了顶点,它的影响曾经不止一次地跨越了时间和距离。玉器,是良渚文明的精髓,数量之众多、雕琢之精湛,在同时期中国乃至世界独占鳌头。

        在金沙遗址,考古学家找到了24个玉琮,有雕刻精美的大玉琮,亦有普通的素面玉琮。在古人眼中,玉琮被认为是沟通天地、人和神的神物,玉琮中间上下相通的圆孔有“贯通天地”的含义,在原始宗教活动中一直被用为法器。玉琮外方内圆,代表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是古人重要的精神“护身符”。

        金沙的24件玉琮中,最重的一件达3918克,是迄今为止出土的“玉琮王”。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这件玉琮却是良渚文明的产物。在古代,玉琮是国家重器,良渚人必不肯轻易将此宝物与人,这件玉琮如何跨越了1000多年的历史长河,辗转流离来到古蜀金沙?

        谜团还远远不止这些。在这件玉琮上,考古学家发现了40个人面,这些人面被认为是良渚文化晚期典型的简化人面纹。奇怪的是,在玉琮的一面,却刻着一个人,这个人形符号在已经出土的良渚玉琮上从没有出现过。

        这个神秘人到底是谁?他是本来就出现在良渚玉琮上,还是金沙人在良渚玉琮上灌注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玉琮上,这个戴着长长冠饰,神情庄严,双手平举,长袖飘逸,双脚叉开的人似乎正在虔诚祭拜,他是金沙人崇拜的祖先,还是带领金沙人祈福驱邪的大巫师?似乎一切都难有答案。

        这件玉琮辗转流落到古蜀金沙,金沙人把它引为国宝,用于重大的祭祀场合。据考古学家介绍,玉琮上的线条已经模糊不清,似乎几经易手。更为重要的是,千年之前,以玉琮为代表的良渚人对金沙人的祭祀礼仪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玉琮上的神徽折射出的天神、地祗、祖先三位一体,“天人合一”的宗教信仰直接被金沙人引入祭祀中。

        独一无二的玉剑鞘

        玉钺、玉琮乃是金沙古国的祭祀神物,此外,金沙遗址还出土了一些其他颇为特别的玉器。

        一件玉璋上,一个戴着高冠、身着长袍的古人双膝跪地,肩扛着一根完整的象牙,似乎正举行着某种祭祀仪式。玉璋的形状,如同层峦起伏的群山一般,玉璋也由此被认为是古人祭祀群山的神物。据说,古蜀人认为祖先是从岷山上迁徙来的,金沙人的玉璋祭祀,很可能与这种忆祖的心理有关。

        另一件梯形玉器就更为神秘了,玉器长30厘米,最宽处有19厘米,里面有5道凹槽。此前,商周时期的遗址从未出现过类似玉器,令考古学家大伤脑筋。一次偶然的机会,工作人员将金沙出土的玉剑往里面一插,嘿,竟然刚刚好!原来这是金沙人的剑鞘。

        剑鞘的产生,一是为了保护持剑者,防止锋利的宝剑割伤自己;其二便是为了美观。剑鞘的材料不同,等级也不一样,比如西汉天子剑鞘配玉,诸侯配金,诸侯倘若用玉,那便是僭越了,是要杀头的。古人佩剑,大多一剑一鞘,可令人称奇的是,金沙这件玉器竟有5个凹槽,也就是能同时放下5把宝剑。

        金沙人为何如此爱玉

        中国古人崇玉的习俗由来已久,最早的玉器,据说是公元前5000年前居住在今天沈阳新乐一带的古人制成的。中国人制玉的传统延续了7000余年,几乎历朝历代都有崇玉的习俗。

        东汉袁康写有《越绝书》,里面有个知天文地理、晓历史的人叫风胡子。风胡子说:“炎帝神农氏时,以石头为兵器,砍伐树木建造宫室;到了黄帝时,以玉为兵器、工具;到了大禹时,以铜为兵器;东周时,铁器兴盛,微服三军,天下闻之,莫敢不服。”风胡子把古史分为石器、玉器、铜器、铁器四个阶段。相对于西方19世纪考古学划定的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而言,多了一个玉器时代,这是因为玉器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独特的地位。

        古人认为,玉是有品格的,佩玉之人便也有了玉的品格。《诗经》里面描写的君子,大多就佩戴美玉。《论语》中,子贡有一次问孔子:“为什么君子喜欢美玉而不喜欢石头?难道是玉少石头多的缘故?”孔子回答说:“君子之所以喜欢玉,是因为玉蕴含了很多美德。具体说来,它温润而泽,代表着仁;它缜密得像栗子一样,代表着知;它瑕不掩瑜,瑜不掩瑕,代表着忠;它气如白虹,又代表着天……”在这里,孔子共说了玉的十一个好处,即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单是其中一样,便已难得,何况十一个好处呢?

        更为重要的是,玉器是金沙人与神灵交流的主要道具,倾注了金沙人对另一个世界的理解。通过玉器,我们了解到了金沙古国最玄妙的片断,亦从中看到了金沙人的心灵史。商周年间,成都平原的金沙古国无疑是中国一处重要的玉器中心,与商、周两朝不同,金沙古国的玉器又更多具有着独特韵味,玉剑鞘、玉璋无不彰显着金沙古人的创造力与活力。人的创造力与活力。(文 小叶)

        金沙遗址发掘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