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2022年第9期
        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 > 《天府广记》杂志 > 2022年第9期 > 详情
        川味 | 雪花鸡淖 白似雪状如云
        发布日期:2023-03-17 15:02:54 来源:成都市下载bst365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bet体育赌博

        雪花鸡淖,是川菜中非常特殊的一道菜,以其成菜色白似雪而得名。雪花鸡淖的做法相当繁琐,需要用鸡糁、蛋清、湿淀粉调制成浆,再以软炒烹制法成菜。呈现出的菜品色白似雪,细嫩软滑,咸鲜适口,老幼皆宜。遗憾的是,近年来川菜的味型以麻辣为主流,这道菜因为制作繁琐、成本高昂,且味型「非主流」,渐渐地被众人遗忘。

        雪花鸡淖

        儿时的口福

        20世纪90年代初,我正在读小学,正逢暑假,父母带着我和表妹,从攀枝花到重庆探亲,成都就成了这段旅途的中转站。到了省城,擦身而过未免太过遗憾,于是父亲决定在成都停留两天。通过两天与成都的亲密接触,有两个点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猛追湾游乐场的“翻滚列车”,另一个就是青年路附近品尝到的“雪花鸡淖”。

        品尝到“雪花鸡淖”的餐馆,如今我已忘却名字,但对内里的环境还有些许残留的印象,大堂空间非常宽阔,似乎布置有20张以上的“八仙桌”,饭点时人声鼎沸,点菜时需先到柜台买“票”,随后穿着白色制服的服务员穿行其中,手中捧着摞得极高的菜盘,分桌按票上菜。

        这次就餐,其他菜品如回锅肉、麻婆豆腐、夫妻肺片都上菜极快,似是早已制好,唯独为了照顾孩子不能吃辣椒而点的“雪花鸡淖”久久未上,直到肚子基本填饱后才姗姗来迟。

        虽然已经有七八分饱,但雪花鸡淖依然让我感到惊艳,其状如云朵,似积雪堆叠,入口柔软滑嫩……这些都是后来回忆时的修辞之词,当时的感觉就是吃起来甜咪咪、泡松松的,有些像奶油蛋糕中的奶油,但又透着几分菜蔬与肉品的鲜香,那种感觉很是奇妙。餐后,父亲问我哪道菜最好吃,我答道:“雪花鸡淖。”当时他嘴角勾起了一道难以言语的笑容,说:“你倒挺会吃,就数这个最贵。”

        年少的我对于价格没有什么概念,也并不知道为什么这道吃起来像奶油的菜最贵,只是后来很多年,我都没能再品尝过一次雪花鸡淖。2002年,我到成都上大学,特意来到猛追湾和青年路寻找儿时记忆,翻滚列车倒是坐了个过瘾,却再也找不到当年那家国营餐馆,也没能在成都的其他餐馆菜单上,发现雪花鸡淖的身影。反而是龙抄手、皇城坝牛肉、痣胡子龙眼包子、三官堂羊肉、川王府火锅自助……当然,这又是另外的故事了。

        时隔30年,我又在成都新开的一家餐厅再次品尝到了雪花鸡淖。这次让我印象深刻的点,变成了菜单上数百元的菜价,至于成色与味道,比起儿时的记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或许,少的正是永远离开了我的父亲。

        经过厨师的不断改进创新,如今的雪花鸡淖已呈现出更多更美的图案

        食鸡不见鸡

        雪花鸡淖之所以贵,不在于食材的考究,而在于工艺的繁琐。雪花鸡淖在制作时先用鸡脯肉去筋,再用刀背捶茸,去尽茸中筋络,装入碗内,先用冷鲜汤调散,再加入水豆粉、盐、味精、胡椒搅匀,最后加入蛋清打成的蛋泡搅匀。炒锅置旺火上,下猪油烧热,倒入鸡浆,炒熟起锅即成。

        要做好雪花鸡淖,需要静下心来做“细功夫”,其难点在于鸡脯在墩子上需要用刀背反复砸茸,边砸边用刀口剔去白筋。若用刀刃剁,难以去净筋膜,入口质感不佳。鸡茸不用清水而用冷鸡汤澥散,打蛋清必须始终采用顺时针方向,形成蛋泡,直至竹签插立蛋液中而不倒。这道菜的原材料看似简单,但对比例配合、油温掌握、制作技艺等要求极高,若功底不扎实,菜式的品相和味道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雪花鸡淖中的主菜--鸡淖,虽色白如雪,但如果仅以此盛盘,视觉效果未免单调,因此经典川菜中的雪花鸡淖在制作中还必须加入蛋黄使其色成黄,辅以菠菜碎叶(菠菜剁成细小碎叶)令之色成绿。白、绿、黄三色鸡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堪称一道靓丽的桌面风景。随着厨师对菜品研究的不断深入,也有创新出现。如加甜面酱,便成咖啡色。加番茄粒,则成雪里红……还可另加金钩、火腿等提鲜,增加菜品的味觉层次感。

        值得一提的是,雪花鸡淖要用原材料蛋清,所遗蛋黄可做特色菜品“甜黄菜”,又名 “三不沾”,即不沾盘、不粘筷、不粘牙。还可另加花生粒或核桃粒,菜色金黄,味微甜,入口化渣,营养丰富。雪花鸡淖与甜黄菜,色彩与味道在宴桌上相得益彰,堪称姊妹菜。

        雪花鸡淖的美味与考究,是建立在繁复的工艺与较长的工时之上的,有统计显示,从备菜到成菜,即使是最熟练的厨师来烹制,耗时也在15分钟以上。耗时耗力耗人工,这对于快节奏的都市餐饮而言,无疑是不合时宜的,食客不愿久等,厨师不愿多做,经营者不愿经销,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雪花鸡淖逐渐淡出主流川菜餐饮市场。

        随着料理机等现代化厨房设备的加入,为需要复杂工艺处理的菜品制作减少了工序,时隔30年后,雪花鸡淖等一大批曾经因耗时耗力而销声匿迹的经典川菜,重焕生机,出现在中高端的餐厅菜单之上,展现出传统川菜的味型魅力。

        下载bst365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bet体育赌博

        川菜24味型

        近年来,川菜走向全球,但给人的印象似乎仅局限在“麻辣”二字之上,仿佛川菜就等于麻辣,麻辣就是川菜。其实这种印象过于刻板,雪花鸡淖就是正统川菜中的代表之一,而这道菜从形、色、味哪方面来看,都与麻辣没有丁点交集。

        事实上,川菜的味型总共有24种,包括麻辣味、红油味、糊辣味、酸辣味、椒麻味、家常味、荔枝味、鱼香味、陈皮味、怪味、蒜泥味、姜汁味、芥末味、麻酱味、烟香味、酱香味、五香味、糟香味、咸鲜味、豉汁味、茄汁味、醇甜味、荔枝辣香味、糖醋味。纵观川菜的24种味型,真正让人能感觉到麻和辣的,不过才七八种。而且川菜的辣是辣得香,并不是辣度高。

        麻婆豆腐、宫保鸡丁、鱼香肉丝、回锅肉是川菜最经典的四大名菜,四个里只有一种属于麻辣味,即使是辣椒看上去较多的宫保鸡丁也是“糊辣味型”,并不会让人感觉到辣感。更多的高端川菜,多是不用辣椒的,体现了“大味必淡”的属性,除了雪花鸡淖外,还有按传统方法烹制的坛子肉、红烧鸭卷、八宝锅蒸、芙蓉鸡片、开水白菜、蝴蝶竹荪汤等。从菜式还是味型上来看,川菜都可谓是“一菜一格,百菜百味”。

        有意思的是,走出四川、走向世界的川菜也向着不辣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在欧美最受欢迎的川菜菜式当属“宫保鸡丁”。其一,宫保鸡丁的主料是鸡胸肉,在欧美食材中极为常见又颇受欢迎;其二,花生、葱段这些配料在欧美等国相当常见;其三,宫保鸡丁“爆炒”的制作方式,更是对了欧美人的胃口。重油、焦脆、香。诸多元素累加下来,宫保鸡丁风靡欧美自然也不足为奇了。不过,欧美版的宫保鸡丁相比正宗川菜来说,糊辣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反而是加入了大量糖和番茄酱,让这道菜更偏向甜香口味。

        而在邻国日本和韩国,“麻婆豆腐”则是餐桌上的常客。这离不开一位川菜大师的推动--陈建民。出生于宜宾的陈建民1958年和朋友在日本创办了四川饭店,经过他的改良,推出了回锅肉、麻婆豆腐、担担面、干烧虾仁等一系列川菜,攻占了以清淡菜式为日常的日本食客味蕾。日本版的麻婆豆腐从外形看,与川菜麻婆豆腐颇为相似,但麻辣程度降低,并加入了一定甜味,是以“甜鲜味”的麻婆豆腐成为当地人的心头好。

        由此可见,“麻辣”不应当成为川菜的刻板印象,在博大精深的川菜文化中,雪花鸡淖只是众多不辣的代表之一。(文 梦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