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2022年第4期
        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 > 《天府广记》杂志 > 2022年第4期 > 详情
        天府 | 百年前的金融一条街
        发布日期:2023-02-22 17:31:29 来源:成都市下载bst365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bet体育赌博

        成都商业经历了两千多年的繁华,清末又产生了新的金融“一条街”,它就位于今天的东大街一线。这里是当时四川乃至中国西南的金融中心。银行、票号、捐号、银号、金铺林立;影响深远的成都造币厂,也建在东大街旁的镋钯街。中国首个印着帝王肖像的银元,正是来自于镋钯街……当时的成都“金融一条街”,到底有着一派怎样的气象呢?

        清末成都东大街,左侧是“分行四川彩票”,不远处竖立着一座木质过街牌坊 (美)罗林·张柏林 摄

        成都造币厂

        清末,中国开始生产具有近代工业文明色彩的流通货币。成都造币厂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由原银元、铜元两局合并而成,开办虽早,其时尚称银、铜元局,附设于四川机器局内,地址位于成都东门镋钯街(现在的成都旅游职业中学拱背桥小学东南里一带)。

        银元工厂完成后开工时情景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为四川户部造币分厂,厂内仍分设银元、铜元两股,收支截然分开,户部改为度支部后,更名为度支部造币蜀厂,仍属省有。宣统二年(1910年)经度支部奏准,始改称成都造币分厂,由部派员接收,厂内银元、铜元两股合而为一。辛亥革命后,所存款项被拨作川省军需之用,民国元年十二月由财政部接收。

        成都造币厂开办初期,试铸当五、当十、当二十三种铜币。银币造有光绪元宝、宣统元宝,亦有署大清银币四字者(其时只仿造银元,而无主辅币之分),嗣后始铸大元、半元、二角、一角、五仙各种银币。民国初年后,银币则只铸大元、五角两种,其他辅币逐渐停铸;铜币仍铸当十、当二十两种。

        成都造币厂设备能力,若原料充足,每日加工赶制,银币可做表三张,可出大洋三万元;铜币亦可做表三张,可出当三百币十万八千钏。川省向无银矿,专赖收买旧有银锭暨陕甘商人贩运生银以供铸造。清末民初,日收一二万两,最多二三万两,后因旧银日少,加之路途不靖,商贩裹足,日收不过四千两,少则一二千两,甚至数百两。铜料,省内虽有彭县、荥经、会理三处产铜。但规模不大,所产之铜,难供铸造,因而靠购买外国铜及滇铜。后因外国铜订购不易,滇铜运输困难,乃靠回收制钱甚至原铸大当五十等旧币复熔改铸,因而时铸时停。

        成都造币厂建厂初期铸造的银铜币的重量成色,基本恪遵当时清廷制订的《国币条例》规定,其主辅币也注意保持法定比例,流通使用亦属正常。民国七年(1918年)靖国之役后,川局动荡,军阀混战,该厂人事屡经变易,铸币宗旨已由调剂金融、周转市面逐步变为军阀筹积军饷和盈利肥私。

        反映清代时成都老百姓生活的场景 图为卖咸牛肉和布捆子的商贩 叶子祥 供图

        刘成勋当川督时,鉴于五角银辅币法定成色较一元主币为低,有利可图,便扩大五角银辅币铸造。该厂日铸五万银币,其中五角辅币高达三万,改变和破坏了主辅币比例。民国十二年(1923年),杨森督理四川军务驻成都,令造币厂停铸一元主币和一、二角辅币,专铸五角(半元)银辅币,并以未经化验的原银当纯银(71%),配上29%的铜料,即行铸造,同时还降低含纯铜量铸造新一百文铜币,从中获利。民国十四年(1925年)杨森败走,邓锡侯、田颂尧、刘文辉三军进入成都划区分驻,造币厂为邓锡侯的二十八军所据有。为缓和部属染指分润的矛盾,邓锡侯自兼厂长,继续铸造五角银辅币,仍用原银作纯银,并改变银铜调配比例,大大降低五角辅币纯银含量(市称新厂板,以前所铸半元为老厂板)。

        邓氏还拨资五千元开设康泰祥银号,代造币厂收购银铜原料,发行银铜铸币。由于银铜币一再改铸,币质减低,数量大增,加之军阀竞相私造,劣币充斥,种类繁多,以致成都市面,大洋与厂杂板比价以及厂杂板兑换铜元数目各不相同,且时有变动,商民不堪其苦。继因刘(文辉)、邓(锡侯)开战,邓部离开成都,省城为刘湘接管,随着地方钞券的发行,造币厂全部停铸。

        四川最大官办银行

        清末成都人要想汇兑、存储,该怎么办呢?当时成都有私立“票号”九家,皆山西人所设。除汇兑、存放业务外,还代人报捐官职,所以招牌上都书写“某某捐号”,正大光明“跑官卖官”。

        1905年10月19日,四川总督锡良为流通“川省利源”,上奏朝廷后成立“濬川源”银行。这是清末至民国初期四川最大官办地方银行。总行初设重庆,后迁至成都紧邻东大街的暑袜街。

        1907年9月17日,清政府度支部委派刘宇泰赴川,又开办“大清银行”四川分行,由度支部拨资本120万两,这是当时的国家银行。1908年7月,成都分号成立(地址在新街,位于现春熙路至青年路一线,也紧邻东大街)。1907年9月,成都商人李念祖筹组的“信立钱业有限公司”开业,总股本20万两。这是四川首家由民间集资创办的民办商业银行。

        东大街沿线还聚集了成都各种银行及票号、捐号、银号、金铺,如:百顺通、协同庆、日升昌、裕川厚、公顺同、兴隆号、亨盛号、永盛明、天长厚、恒丰裕……

        清末汇往北京、上海两地的“汇水”(汇款手续费),高时每汇千两收四五两,低时收二三两(即2~5‰)。存款高者年息四厘,低者三厘。但官绅有余钱,大都买田买房置产业,存钱者不甚多。当时要贷款,“非信用素坚不可”。

        民间放账牟利的人则不少。曾任四川按察使的牛树梅,谈到晚清民间高利贷黑暗情形:“照得民间放账取利,例不得过三分(按:民间借贷所说3分利,就是借1万元,每月支付300元利息,即月息3%)……有等射利之徒,放以重利,照日滚算。”如不能按时还付,放账人就关押借钱人,“统率多人,如阎罗索命,甚至灌鼻塞耳,不给饮食……种种习恶,殊堪发指。”

        反映清代时成都老百姓生活的场景 图为用担子挑着抄手卖的商贩 叶子祥 供图

        五十家当铺与两大荒市

        站在清末的成都街头,会看见这样的特殊商家:粉白的外墙和影壁上,有个触目惊心的楷书“当”字,大到几乎占了整整一面墙。当铺,其实就是一种“抵押贷款”形式。

        当铺两扇大门包着铁皮,钉满铁钉,阴森可怖。店堂横门,是一溜青砖砌的高柜台,只有仰着脸、踮着脚、举着双手才能交货接钱。短招牌、铁门槛、高柜台,是成都当铺三大特色。黑黝黝的四壁上贴着一些红纸条,写着“失票无中保不能取赎”“虫咬各听天命”……小的当店还写有“本店屋小棉被暂行不当”“神袍戏衣一概不当”之类。

        当铺中重要角色称“坐柜”,又名“朝奉”。坐柜一边看物,一边长声悠悠地高唱,柜台后面写当票的伙计,必须眼耳手皆灵,听清坐柜唱的名称、数量、金额,写在当票上,当铺对所当物品的估价,一般仅为该物品价值的二三成。押期一般3月到1年,到期不赎为“死当”,抵押品归当铺,任其处理牟利。

        1909年官方普查户口时统计:成都有大当铺32家、小当铺18家。

        随当铺而生的是“荒市”,最初专门代销当铺“死当”,后又收购旧货、旧衣,逐步由地摊发展成为商店。清末成都有两大荒市,一在忠烈祠西街白家祠内,二在南门纯化街。忠烈祠“荒市”延续至今。私人挑箩筐游走街巷收购旧货的,称收荒匠。1910年统计有900人,颁发有规则(执照),不准收买贼赃。这职业流传至今,由挑箩筐吆喝:“有破铜烂铁拿来卖!有旧衣服旧铺盖拿来卖!”演变为骑三轮车、电瓶车,用录音小喇叭播放:“收旧电视、旧电脑、旧家具啊!”

        成都人能挣多少钱?

        下载bst365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bet体育赌博

        用现代人的眼光回望清末时的成都金融产业,会觉得幼稚和青涩,但对于成都这座内陆城市来说,却并不太逊色于同期的其他城市。那么成都人到底挣多少钱,才能在这座地处西南内陆的城市里,衍生出同时期相对发达的金融产业呢?

        今天的成都商业繁华,是中国西南的经济金融重镇 图为蓬勃发展的交子商圈

        我们先来看“吃皇粮”的人群,四川总督、成都将军、四川布政使、四川学政等高级官员,每年合法收入3万两白银以上。朝廷规定正四品的道台,月薪百两;知府月薪50两,县官30两上下;县官以下佐杂10两或数两……这相当于“基本工资”,此外还有养廉银、公费等合法收入。以宣统元年(1909年)为例,本年四川省收入总计白银1730余万两。支出总数为1700万两,其中本省文武各官正俸、养廉银13万两;各州县“公费”(可由各级官员支配的小金库)110万两;成都将军、四川总督及省城各衙府“公费”40万两。以上三项可纳入官员薪俸范畴,共计163万两,约占四川省总收入1730余万两的9.?42%。

        在政府官员之外的另一个“吃皇粮”的收入群体,是军警人员。宣统元年,本省军饷、警察费等“军费开支”,共计430万两;约占本年川省总收入1730余万两的24.?86%。省级最高军事官员四川提督,养廉银每年3000两和公费银数千两等,每年收入约2万两以上。下为1908年四川防军官兵薪饷:统领(相似旅长),月支薪银200两;管带(相似营长),月支薪银100两;帮带(相似副营长),月支薪银70两;哨官(相似连长),月支薪银50两;差弁(类似排长),月支薪银20两;什长,月给饷银4两5钱;正兵,月给饷银3两5钱;长夫月给饷银2两5钱;火夫,月给饷银2两。清末新军普通士兵,每兵月饷约4两2钱至4两5钱银子。

        接下来就是普通老百姓的收入,据华阳县令周询记载:官员及绅士、商家所用工仆,“皆给工资,大都每月仅数百文,多者千文而已……其余司阍(守门)及小工等月资皆与仆从相同。雇妇(指仆妇、丫环等)月资亦数百文。”厨师、奶妈和木匠、泥水匠等技术性工匠,每月工资稍高,挣工钱3千文左右。

        当时一两银子根据成色,可换铜钱1200—1500文。也就是说:佣仆、仆妇、丫环等每年总收入,不过十来两银子;技术性工匠年收入也不过20来两银子。(文 郑光路 )

        总督、成都将军、学政,每年合法收入3万两以上,是底层民众的3000倍。再说形象一点,普通劳动者工作3000年,才抵得上高级官员一年的收入。(文 郑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