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 下载bst365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bet体育赌博

        2019年第8期
        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 > 《天府广记》杂志 > 2019年第8期 > 详情
        【天府】迁徙 | 客从何处来?麻城孝感乡
        发布日期:2019-09-30 09:42:10 来源:成都市下载bst365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bet体育赌博

        今天,几乎所有的成都人、四川人都知道“湖广填四川”。在中国历史上,这段持续一百多年时间的移民史,并不单纯是历史,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大生活,与我们的血脉紧紧相连,影响至今。

        一切的历史都是当代史。今天,我们试图把“湖广填四川”这个概念具象化,回溯时光,从一段旅途的尘埃、一个场镇的兴衰、一座会馆的繁华、一个家族的延续、一个个人的奋斗中,复原“大生活”的场景。阐释个体与家庭、宗族、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复原我们的故土牵挂、追思念旧、家国情怀的精神线索。

        那些人,在陌生的土地上奋斗坚守,怀揣希望,重振了天府之国的美名;那些事,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基因,成为唤起我们血脉共融情感的密码。

        今天,若问四川人的祖籍,答案多是“麻城孝感”,早在明清时期,这种现象就已在四川各州县滥觞。为何四川人说自己来自麻城孝感,被誉为“八大寻根圣地”的孝感,究竟是什么地方?

        仓山镇:四川的孝感气息

        中江仓山镇帝主庙,严格说不是庙。清雍正年间,麻城移民为笼络族人、祭祀祖先,遂集资修建会馆,与四川境内的多数会馆一样,会馆也以“庙”名,其实清代会馆里曾经供奉过被移民视为佑护神的各路神仙,后来香火不旺,神灵也不知所终了。

        帝主庙位于仓山镇中心,走在光滑的石板路上,远远地就能望见它高大的山门。山门由石头砌成,是仓山最高的古建筑,历经数百年的雨打风吹,上面雕刻的花纹早已模糊不清。不过,这并不影响仓山人对它的感情,许多仓山人爱在这里喝茶聊天,在祖先修筑的屋檐与斑驳的石墙下,一个下午就这样悄悄溜走。

        仓山镇素有“小成都”的美誉,今天的仓山人大多是湖广人与客家人的后裔,镇上的解放路一带还能看到成片的客家四合院。传说当年入川的,有个周姓乐师,正是他将中原大乐带到了成都平原。移民,不仅是身体的迁徙,也是音乐的远行。

        历史上的大乐始创于周代,史载周文王在皂角城大胜敌师,将士撞击手中的盾牌、刀枪,叫喊声响彻云霄,武士的狂放深深感染了周文王,他下令铸青铜大钹代替盾牌,大乐由此问世。历经汉唐诸朝,大乐在宋代达到顶点,宋军每遇战事,皆要演奏大乐,以振军威。南宋灭亡后,大乐随之湮没。没想到,这雄浑的乐章却因“湖广填四川”,在仓山小镇生了根。明代末年,无休止的战争令仓山变得荒芜,四面八方的移民在大乐的洪亮乐章中,开垦荒地,重建家园,重燃对未来的希望。正因为如此,大乐在仓山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仓山人喜闻乐见的民间演艺形式。今天仓山镇有个大乐俱乐部,成员都是清一色的仓山人,时不时还要在帝主庙“敲”上几曲,演奏时,鼓、锣、铰、镲、铛交相打击,响声震天。

        麻城人是第一批来到四川的移民,当麻城商贾在会馆中谈笑风生话着家常,欣赏着戏班子在戏台上卖力地演唱时,其他省份的移民这才背着行囊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当年,麻城人愈发感到乡情的重要,他们拿出多年的积蓄,在四川诸州县修建了众多会馆,供奉药王孙思邈和财神赵公明,也称帝主庙。

        三千里:用脚步丈量历史

        麻城人的上川之路,虽不比广东、福建等地的客家人遥远,却也要溯长江,过三峡,踏蜀道,移民肩挑衣物,背携干粮,拖家带口,凭着一双脚板走到四川,个中辛酸自不必多说。麻城是这条上川之路的起点,今麻城歧亭古镇过去隶属孝感乡,镇中一条光滑的石板路,这条石板路不知送走了多少背井离乡的移民。站在石板路上,回首望去,两旁民居的飞檐一直延续到远方。

        移民由麻城中馆驿踏上迁徙之路,行30里到西馆驿,再走40里便是歧亭,经阳逻、黄陂到孝感,由孝感往西,经云梦、应城、京山、钟祥、荆门、当阳等中转站,便到了宜昌。宜昌是移民的第一道拦路虎,在此之前,道路以丘陵为主,过了宜昌,则尽是崇山峻岭,翻行不易。

        历史上,过客行至宜昌总有万千感慨。他们写道:“自宜昌直到川界,沿途两旁皆牛眠石,色青而光滑,路中亦少石板,且在万山之中,晴雨不时,遇雨则此蜀道难行矣”;“由宜昌到万县之旱道,山荒,石滑,路狭,站短,力贵,客苦人稀,店恶食粗。”在宜昌,陆路移民须过郎水河与四渡河,遇到山水暴涨,水陡而急,自然无法过河;如想翻山越岭行至水浅处渡河,沿途山路又泥泞难行,万一失足,则跌入万丈悬崖。宜昌的力夫也跟别处不同,行李只挑八十斤,以十四两为一斤,说是八十斤,其实只有六十斤,每名力夫到万县一趟要价五千五百文、犒钱二百文、酒钱二百文,一分也不能少。移民无钱雇佣力夫,担着行李在山路上一步步跋涉,有时遇雨,一困就是几日,只得在旅店里盘算行囊里的盘缠,盼天转晴。

        如果能侥幸从宜昌通行,过秭归、巫山、葵州、云阳、广安、蓬溪、中江、新都,便到了成都,朝思暮想的四川就在脚下,移民一路走,一路观望:深山中是否还有未开垦的荒田?早年入蜀的乡人是否已安居乐业?而在四川土着眼中,这些风尘仆仆的过客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数十年来,蜀道上终日能见到一群群陌生的身影。这条迁徙路线,途经32地,行程大约3000余里,以每日走60里计算,大约要花去2个月甚至更久。

        由水路入川,也须从中馆驿出发,溯江而上,由武昌、嘉鱼、荆州、宜昌、秭归、巴东、巫山、夔州、云阳、万县、忠州、丰都、涪陵、长寿直到重庆,行程大约3400余里。不过,走水路是逆流而上,遇到逆风,从宜昌到重庆就要两个月,时间漫长,路上开销又大,常常“一野蔬万钱难购”,且三峡水流湍急,遇上暗礁,则船覆人亡,不到万不得已,移民是不愿走水路的。

        早在明朝初年,麻城人就背着包袱走向了四川,到了清代,又一批麻城人顺着祖先的足迹远道而来,长达两个王朝的迁徙给巴蜀送来了成千上万张新面孔。

        成都东山的白居易后裔

        孝感:一个乡村的移民力量

        究竟有多少移民经由“麻城之路”来到四川,这是历史学家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蜀人楚籍者,动称是年由麻城孝感乡入川,人人言然”。民国《南溪县志》的编修者最先发现了这一疑点:“今蜀南来自湖广之家族,溯其往始,多言麻城孝感乡。核其人数,即使尽乡以行,亦不应有若是之夥……”事实上,川东、川西、川北的移民一提祖籍,也必指向孝感。麻城孝感也由此与山西洪洞大槐树、山东枣庄、河北小兴州、苏州阊门外、江西瓦屑坝、福建宁化、广东南雄珠玑巷并称为中国八大寻根圣地。

        孝感在移民史上意味着圣地,在地理学上,却是名副其实的“弹丸之地”,历史上的麻城县分太平、仙居、亭川、孝感四乡,明初人口一直维持在9万左右。按照明朝人口增长率,成化八年(1472年),麻城人口应为9.6万,而据《麻城县志》记载,此时麻城人口不增反降,只有7.2万。也就是说,麻城充其量只不过有2.4万的迁出能力,这其中,来自孝感的就更少了。一个普通的乡村,哪里来这么大的人口迁出能力,在四川拥有如此广泛的后裔呢?

        纷繁复杂的历史难以理清头绪,从地理学上却不难得出结论。从孝感的地理位置看,在大量输出人口的同时,孝感其实是另一些移民的天堂。麻城位于大别山与长江之间,境内多高山丘陵,唯独孝感地处平原,土地肥沃。元末明初,江淮陷入了长达十余年的战乱之中,西有陈友谅,中有朱元璋,东有张士诚,相互厮杀火并,江西等地的百姓为寻乐土,纷纷迁往孝感,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后,随即又随孝感人迁往了四川,他们的籍贯也换成了孝感。今天,你在孝感问起谁的祖籍,绝大多数人的答案是江西,就像四川人都说祖籍孝感一样。这便是历史上着名的“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

        清代有些移民明明是由山东、浙江入川的,却也称自己是孝感人。究其原因,孝感人入川,历经几百年的打拼,家族逐渐庞大,人文荟萃,出了不少名人,如明代杨升庵、清朝尚书张鹏翮,清代移民势单力薄,难与四川土着抗衡,索性称自己是“麻城孝感”来的,这话一放出去,土着难免忌惮,他们腰杆一下子就挺直了。其实,早在明成化六年(1470年),孝感就因为“户口消耗” 过甚、“多盗”等原因,被并入仙居乡。也就是说,作为地名,孝感在明代只存在了百余年。这以后,自称来自麻城孝感的移民多是冒牌-或许,江西移民短暂的停留以及新移民的生存压力,这才造就了历史上着名的孝感之谜。(文 水直 邹湘桥 唐燕 图 余茂智 冉玉杰)

        下载bst365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bet体育赌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