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2019年第2期
        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 > 《天府广记》杂志 > 2019年第2期 > 详情
        【节庆】踩桥会 两百年的足迹与祈愿
        发布日期:2019-02-26 16:22:26 来源:成都市下载bst365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bet体育赌博

        人潮涌动的太平桥

        民间文化总是生动具体的,一种习俗能够延续数百年,必定有其环境的条件和内在的精神动因。环境可能成为习俗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的理由,也可以在时空变换的过程中形成保护的屏障;而精神的动因,却是发自人们内心的呼唤和驱动力,在对传统的尊重与礼遇中,形成自发的延续。雎水踩桥会走过的两百多年,正是这样一种民间文化跨越时空的一座长桥。

        太平桥 两百年的平安祈愿

        雎水位于安县西部,紧邻绵竹拱星、汉旺,因地处雎水关而得名。从更大的地理位置来看,雎水所处的位置在川西平原西北部,西面是雄伟的龙门山脉,东南边是一望无际的成都平原。雎水河从龙门山而来,出山之处水流长年切割,两岸陡壁兀立,在平原与山区之间形成了天然关隘,这便是雎水关。如果从群山里走出雎水关,最先映入眼帘的当属太平桥。

        据《安县县志》记载,清朝嘉庆年间,安县雎水乡绅林贤相为方便乡亲出行,造福乡里,倡议在雎水河上造桥,得到众人响应。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大桥落成,名之曰太平桥,寄托了当地人们希望能降伏山洪,保一方平安的美好愿望。太平桥为单孔石拱桥,桥宽9米余,高15米,跨度达约40米,远处望去,状如半圆,在河水的映照下,如同一轮满月。桥的两端各有36级石阶作为引导,两侧砌有青石护栏,上雕有石刻,飞禽走兽,栩栩如生。有文人感其势之壮美,吟有“渔洞山前悬半月,虎头岩下见长虹”的佳句。巧的是大桥落成之日,恰逢春社日,四方百姓涌来朝贺,从桥上往返行走,以祈求平安,结果颇为灵验,于是春社与踩桥结合到一起,慢慢形成踩桥会这一习俗。

        “社日”是我国传统的主要节日,是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具体时间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具体算法是,看立春那天往后数戊字,直至第五个戊字那天便是春社日。社日这一天,乡邻们会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祈求社神赐福、祝福五谷丰登,然后宴饮,分食祭品。王驾的《社日诗》描绘了社日活动的境况:“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由此可见乡村对社日的重视和宴饮后的满足。雎水太平桥头亦有碑记:“阳春三月,遍地黄花,雎水春社,人海茫茫。四县五州踏青而至,车水马龙踊高岗,虎头山下人鼎沸,卧佛寺中紫炉香,太平桥上人潮涌,太平桥下水绵长。”说的便是春社日里雎水踩桥会的盛况。

        这里的渔洞山、虎头岩均是当地的地名,而卧佛寺则是太平桥正对的一座庙宇。卧佛寺依山傍水,红墙黄瓦,楼亭阁榭,气势雄伟,一年四季香火旺盛。因与太平桥结缘,在满足百姓祈福求平安的愿望上具有同一性,所以当地百姓在踩桥的时候往往会到庙里进香,在拜菩萨的时候也会顺便在桥上走三遭,庙与桥,成为百姓心中平安吉祥的所在与符号化身,也成为踩桥会两百年祈愿的缩影。

        雎水踩桥会活动经过两百多年的流传与积淀,大致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过桥免灾。凡踩桥者需在桥上来回走三趟,便能够保佑你平平安安,顺利吉祥;其二是丢药钱。如果家里面哪个人生疮害病,就把他穿过的旧衣物从桥上丢下去,便可消灾免难,祛除百病。或者从桥上丢下些零星小钱,便可以舍财免灾;其三是小孩拜狮子。凡带有小孩的年轻父母,在桥头舞狮的地方,让小孩对狮子拜一拜,或者干脆骑到狮子背上,并将一丝红绸系于手臂,便可生得英雄虎胆,健康茁壮;其四是拉保保拜干爹。以保孩子顺利成长。“夫妻双双行,地老到天荒;桥头拜干爹,小儿免病殃;凭栏丢药钱,身健家宅昌;向河抛衣物,灾去洪福降。”踩桥会的习俗,已经演进为一种地域文化,在当地及周边地区,成为每年春天的盛事,成为每人年复一年的期盼。

        春社日 雎水河上流动的飞虹

        我第一次参加踩桥会是2003年,以后几乎每年都去,但记忆最深刻的还数第一次。

        晨光熹微,细雨中的乡道上,成群结队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有的是全家出动,扶老携幼,也有的是青年男女结伴而行,还有许多老年朋友,更是按照传统习俗,抬着精致的“消灾船”,一路热热闹闹,招招摇摇,把平时宁静的成都平原西北的田野,变得人潮如织。这些来自安县及相邻的绵阳市区、北川县、德阳市等地的百姓,其目的地是安县雎水关太平桥,他们要来参加一年一度盛大的“踩桥会”。

        我随着人潮往前移动,旁边的一位婆婆问我,知道踩桥会主要有什么内容不?我于是虚心求教。她笑着告诉我:上香祈福、踩桥消灾、拜干爹。然后说,好看得很,你等会自己慢慢看。谢过婆婆继续前行,至桥头,见一对老年夫妇正在给怀里的孙孙打扮,上前细问,原来是准备给小孙子拜个干爹。踩桥会上的拜干爹不同于广汉的“拉保保”,广汉的“拉保保”其精彩的地方在于“拉”。而安县踩桥会上选择干爹则非常看重生辰八字是否相合,一般都要请算命先生先把把脉,所以选择起来难度相对要大一些。虽然我一直希望拍摄到拜干爹的图片,但在桥头等了好久,听见好几个人在高喊“有没有八七年生的?”“有没有九零年生的?”还是没有能够亲自见到成功找到干爹的场面。

        桥头两边的空地上是最热闹的地方,几条狮子正在狂舞。那些带着孩子来踩桥的人们,都让孩子对着狮子拜一拜,或者让舞狮人抱着孩子在狮子面前腾跃几下,爬上狮子的脊背,穿过狮子的肚皮,沾一点狮子的英武之气。桥的另外一边放着两条“消灾船”,船上用彩纸扎制了许多神仙菩萨,一些善男信女用红纸写上自己的名字,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神仙贴上去,祈求幸福平安。

        桥那边不时响起阵阵鞭炮声,回头看看,桥上已经挤满了人,于是也跟进人群第一次上了桥。拱桥的弧度很大,加上两百年来无数人的踩踏,上面的石板被磨得溜光,踩上去有些打滑。好在人多拥挤,要跌倒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当地公安部门派出的人员在桥的中间把人流分成两半,大家各自靠右缓缓而行,虽然拥挤,但是不乱。到达桥的顶端,见许多人从包里摸出些纸币从桥顶上抛了下去,问其何意,说是求个吉财兴旺的意思。另有许多做父母的,往桥下扔了许多衣物,我问一个背着孩子的母亲是什么意思,她略微不安地说:你莫见笑哈,我娃娃经常生病,把这些衣服丢了,就是“丢灾”,希望他以后能够顺利些。我微微有点触动,答道:当妈的都希望娃娃好,对的。她也一下变得坦然。

        挤到桥的那头,看桥下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好多人站在齐腰的水中,打捞着上面丢下来的衣物,还有的人用长长的竹竿,上面做个网兜,在空中捕捉着那些凌空飞舞的纸币。我于是走下河堤,站到水里,看他们的争夺表演。偶尔有一大把纸币撒下,那些竹竿和网兜便在空中飞舞,一双双手也在空中摇晃。我有点弄不明白,无论是桥上扔下的“福”或者丢下的“灾”,这些虔诚的心愿对于桥下的人来说好像都变成了欲望,这不同的评判因为桥的高度而质变。人与事,真的是变幻莫测。

        沿河往下游走,河滩变得宽阔,熙熙攘攘的人流在河滩上形成了一个热闹的临时集市。踩桥会既选择在春社日进行,也是乡间人们在春天来临之际相互交流的机会。鹅卵石上有几顶大型帐篷,“草台班子”用他们惯用的高音喇叭招呼着看客;小吃摊前吃米粉、汤圆的人们或坐或站,脸上的愉悦感已经超越了味道本身带来的满足;一些简单的游戏因设有诱人的奖项而变得抢手;野花扎制的花环和彩纸制作的小丑帽子成了年轻人喜欢的装饰。河滩边一座用板凳搭制的“小桥”前很是热闹,板凳上面横放着一块木板,上面铺着红布,一对年轻的夫妇扶着未满周岁的孩子蹒跚着从“桥”上踩过,三个来回寓意闯过了三道关口,来年便可顺顺当当;一对情侣更是红绸相连,携手过桥,寓意今后相亲相爱,百年好合;也有老者在旁人的搀扶下越“桥”而过,祈的是家庭和满,身体安康……

        按照“踩桥会”的风俗,应该在桥上走三个来回,于是我折转身又来到太平桥。时近正午,赶会的人们越来越多,桥头边香客们竞相燃起香火,庙宇里也传出激烈的鞭炮声。我随着人潮的起伏涌向桥头,上桥的斜坡上目力所及的全是攒动的人头,那一刻我有一种幻觉,仿佛随着这涌动的人潮,拱桥的抛物线能够把我们送往对面虎头山的山巅,那桥就如同是从人间到天界的一条坦途……我不知道桥上其他的人们此刻是不是也闪过我一样的念头,说不定我的这一闪念也只是对两百年来这一传统风俗的瞬间回放。

        从桥上下来已经是一身热汗。离开人群置身事外,远望桥面那密匝匝的人群,感觉那一层人流仿佛成了桥体本身的一部分,春季多彩的服装更使他们鲜艳的色彩与背景当中金色的油菜花形成鲜明的对比,与桥身美丽的弧线共同组成一道彩虹。这也许就是时间的力量,是习俗的力量,它能够让一座桥梁、一个群体与一个地区、一种文化那么紧密地联系起来,成为我们生活中不能或缺的事件,成为血液里默默流动的向往。

        雎水是踩桥习俗的缩影

        涌上桥头的人流

        从2003年第一次去雎水赶踩桥会算起已经过了16年,这期间几乎每年一到立春就开始计算,第五个戊日该是哪天?后来通讯方便了,便与绵阳的朋友打个电话,相约一同前往。中间有几次因为事务缠身未得前往,心里便总是有点牵念,仔细想来,是牵念那踩桥会的生动与自然。

        第一次去的时候从绵竹拱星过去的,道路还不好,又因路不熟悉,走了些背功的路,到的时候晚了,在镇上找不到住的地方。小镇本来就没有几家旅店,踩桥会期间赶会的人们一下子比平时增加了好多倍,住宿自然就成了问题。在餐馆吃饭的时候,老板见我们为难,说帮我们想一下办法,喊住了过路的一个婆婆,那婆婆带我们去了一家旅社,里面几乎清一色的婆婆,原来都是前来赶会的信众,后来婆婆们一番协商,为我们腾出一间房子,虽然床位不够,但总算能够摆平了自己。

        这个机缘也让我们认识了这些虔诚善良的老人,将近半夜的时候,她们还相约去卧佛寺上香,我们也随同前往。在桥上,在庙里,一路的摆谈,她们的专注与和善留给我深刻的记忆,她们的祈愿都简单而具体,为家人、为儿孙,平安就是她们最大的心愿。

        每次去都拍摄了不少的照片,因为几乎都面对着面,拍照的时候也都会聊那么几句,无论男女老幼,没有什么客套,几乎有问必答。因为轻描淡写,这些话语涉及不到踩桥会的过往等深沉的话题,但能够让我明白了每个参与者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满怀虔诚的,热闹好玩的,都没有修饰。

        无情的“5·12”地震袭来,雎水遭受巨大损失,山体滑坡,部分民房倒塌,卧佛寺也受到损害,但太平桥居然奇迹般屹立不倒,经过整修加固,再度重新开放,一年一度的盛会,得以继续上演。看来这太平桥确实具有独到的魔力,保佑那一方山水,数数年年岁岁怀着真诚从桥上走过的那些足迹,共享太平。(图文 冉玉杰)

        下载bst365_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bet体育赌博